甘肃经济日报:只争朝夕摘贫帽 全民聚力奔小康
时间:2021-03-10 16:56:46 作者: 来源:甘肃省农业农村厅
礼县地处长江支流西汉水上游,山大沟深,环境艰苦,是甘肃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
在脱贫攻坚拔寨之时,礼县怎么办?面对全县54.29万人口(其中农村人口48.41万人),礼县县委、县政府结合全县资源优势,合理布局,抓调整、创特色,进行全民总动员,向贫困区域发起总攻,打响了消除贫困的攻坚战。
如今的礼县乡村,产业处处兴旺,农村发展基础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收入普遍提高,贫困面大幅缩减,县域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大美礼县迎来了新的蜕变。
振兴传统产业 乡村经济活起来
40岁出头的王小正,家乡在礼县龙林镇水坝村。
这几年,王小正带领附近村民发展中药材产业,还积极创办了礼县鑫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在打开中药材网上销售渠道之时,他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当地的网红。
几年前,王小正一直在外地打工,借着脱贫攻坚的东风,他回乡创业,成立了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后来又在礼县注册了鑫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做起了淫羊藿、柴胡、大黄、黄芪、党参、黄芩等当地名贵中药材加工销售生意。“目前,公司种植中药材达400多亩,在全国药材市场都有销售,其中一些名贵中药材还出口到韩国等国外市场。”王小正说,公司以当地野生中药材栽植、种植为依托,并正在对当地野生名贵中药材进行拓展研发。
今年以来,虽然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但在王小正看来,疫情对他的中药产业发展影响不大,他不但扩大了中药材种植规模,市场销售量还稳中有升。“中药材扶贫是一条好路子。”王小正说。
随着脱贫攻坚战的深入推进,礼县乡村产业出现了密集化发展趋势,全县传统产业中药材、黑木耳、蔬菜、花椒、核桃等正在振兴中崛起。
在湫山镇下坪村,利用当地盛产野生木耳的传统优势,全村黑木耳产业实现了迅速发展。“我们把产业发展作为贫困群众增收的主要支撑,高度重视产业培育工作,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通过土地流转入股等多种方式,积极培育产业发展经营主体,加速推进乡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农村经济发展实力明显增强。”湫山镇党委书记潘利凯说,今年疫情流行,部分群众没有及时外出务工,收入受到影响,镇党委、镇政府紧盯产业增收,想办法找对策,为合作社提供及时、便捷的服务,大力发展黑木耳、花椒、养殖等产业。
目前,礼县新建农业产业示范点(带、园区)372个,新发展苹果0.5万亩,种植中药材8.3万亩、大棚设施蔬菜2500亩、订单辣椒1.4万亩,发展“五小产业”36345户,全县313个贫困村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076个。
劳务经济也是礼县的大产业,今年全县已输转劳务人员10.56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3.76万人)。通过扶贫项目建设、兴办扶贫车间、开发公益性岗位等形式,全县引导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11326人。引导52家复工复产的扶贫车间吸纳就业1605人,其中贫困户劳动力860人,为25家企业落实援企稳岗返还资金39.878万元。
两不愁三保障 农村基础强起来
礼县白河、大滩、崖城、洮坪4个特困片区,是全县脱贫攻坚的“硬骨头”。
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全县始终把脱贫攻坚当作最大的事情来做,全县贫困人口由2013年底的15.41万人减少到2019年底的1.21万人,累计减贫14.2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底的32.32%降低到2019年底的2.50%,脱贫质量显著提高,返贫现象明显减少,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礼县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杨勤介绍,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的底线要求,礼县结合全县产业资源优势,以“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为主线,扎实开展脱贫攻坚重点问题整改“百日行动”和“十查十清零”专项行动,创新“一扶一带”产业扶贫模式和“一村一方案”“一事一专班”等推进载体,打造出了全县产业扶贫、电商扶贫、精神扶贫等一批特色亮点工作。
在礼县,全县教育事业实现了快速发展。目前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5.8851万人,入学率100%,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两免一补”、营养改善、贫困家庭教育惠民资助等政策全面落实,“两类学校”已竣工3所、完成主体3所、正在建设2所。全县义务教育阶段无因贫辍学失学。
在基本医疗方面,全县村卫生室全部达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保率达到100%,健康扶贫政策全面落实,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等制度保障范围,39所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实现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报,正在对万人以上的24个乡镇卫生院配备设施设备。
住房安全保障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礼县积极开展农户住房动态监测,目前全县无新增危房。排查摸底老旧房子5513户,今年拆除危旧房6148户2.604万间、残垣断壁1763处2.62万米,累计拆除30441户危旧房11.42万间、残垣断壁6636处8.53万米。
“全县53处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已完成26处,建成后将全面解决27个乡镇121个村8712户3.92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以及80个村6000户2.7万人的农村安全饮水入户工程问题。”杨勤表示,新建的永坪水厂工程即将完工,将解决永坪镇、城关镇及城区18个村4.23万人的供水问题。
记者了解到,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礼县交通事业发展提速,目前全县568个行政村通畅工程实现全覆盖。投资1.3亿元,实施农村公路水毁维修及畅返不畅治理项目350项240公里,投资8219万元,实施自然村通硬化路项目69项168.977公里,目前形象进度80%,今年6月底完工。
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贫困退出标准和冲刺清零任务清单,礼县深入开展了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安全住房、安全饮水、易地扶贫搬迁、到户产业、精准管理、基础资料、驻村帮扶、问题整改“十查十清零”行动,这项脱贫攻坚专项行动典型经验得到了国家、省上的表扬肯定。
为了将脱贫攻坚工作做实做好,礼县成立了12个专责工作组,组长、县级分管领导及行业部门负责人、联乡县级领导及乡镇党委书记层层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县上主要领导深入帮扶一线靠前指挥,督促12个脱贫攻坚专责工作组靠实帮扶责任,并实行每月召开一次“碰头会”、每季度召开一次汇报会的工作制度,加强脱贫攻坚督导、暗访、夜查、回访等相结合方式常态化开展督促检查,对督查出的问题发放“交办函”、反馈存在问题的发放“督办函”,及时要求限期整改落实,推动脱贫攻坚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只争朝夕 高质量打赢攻坚战
在脱贫攻坚中,礼县通过“一扶一带”机制的运行,一些新型经营主体和能人大户已经强了起来,对全县贫困户带动效应十分明显。目前全县已累计扶持经营主体434家,带动农户1.65万户,累计发展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8个,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168个,其中313个贫困村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076个,规范运营率达到了75.4%。完成“三品一标”认证企业40家,注册农产品商标18个,建成果蔬保鲜库57座,贮量达12万吨。
从今年3月开始,礼县启动了精准脱贫“百日攻坚”专项行动,按照“村村都是样本村、户户都是样本户”的要求,对所有未脱贫村集中攻坚,已脱贫村巩固提升,非贫困村拾遗补缺,逐村逐户逐人逐项补短板强弱项,确保了“3+1”冲刺清零后续行动和“5+1”巩固提升实效。
除此之外,推行“一村一方案、一事一专班”扶贫制度,县上与包村责任人签订目标“责任状”,进行挂牌作战。目前,全县将43个未脱贫村作为脱贫攻坚的重点区域,创建了脱贫攻坚二维码信息录入平台,对全县568个村2607个自然组逐村逐户逐人逐项自查自验,实现了全覆盖、无遗漏、大排查,实现问题大起底、大整改、彻底清零销号。
在礼县,电商扶贫成为脱贫攻坚中的一大亮点,全县发展电商企业(合作社)69家、同城配送平台8家,物流快递公司25家,扶持开办网店1982家,2019年实现跨境电商交易18627.8万元,累计实现电商销售20.5亿元,其中线上交易10亿元,2019年电商销售5.39亿元(其中线下2.14亿元)。
为了让困难群众实现彻底脱贫,礼县专门设立了防返贫保险,为整县摘帽筑起了“防火墙”。对全县除兜底保障户以外的8124名未脱贫人口、10661名边缘户和3555名脱贫监测户办理了防返贫保险。同时,全面建立防返贫、阻致贫、促脱贫监测预警机制,对因疫情或其他因素造成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的已脱贫人口、边缘人口及时纳入帮扶范围,有针对性地落实产业就业等帮扶措施,消除返贫致贫风险。
为了实现高质量脱贫,礼县创立了“指挥调度机制”“健全清单交办机制”“督查问责机制”和“销号问责机制”,进一步落实培训会、评比会制度和“红黑榜”赶超机制,引领全县脱贫攻坚事业快速向前发展。
这个夏天,美丽的礼县乡村绿波荡漾,牛羊成群。碧绿的菜田、麦地、产业园里,欣欣向荣。在礼县,各种传统产业推陈出新,县域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收入稳步提高。
原文链接:http://nync.gansu.gov.cn/apps/site/site/issue/cyfp/fpxx/2020/06/02/1591087801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