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甘肃 厉兵秣马,向贫困发起总攻
时间:2021-03-10 17:40:07 作者: 来源:甘肃省农业农村厅
8个深度贫困县、395个贫困村、17.5万贫困人口还未脱贫……在甘肃这块东西长达1600余公里的狭长土地上,脱贫攻坚工作的难度仿佛地形一样也被“拉长”了。在脱贫攻坚最吃劲的阶段,甘肃举全省之力向贫困发起总攻,力争啃下最难啃的“硬骨头”。
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甘肃时强调,要深化脱贫攻坚,坚持靶心不偏、焦点不散、标准不变,在普遍实现“两不愁”的基础上,重点攻克“三保障”方面的突出问题,把脱贫攻坚重心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以“两州一县”和18个省定深度贫困县为重点,逐村逐户、逐人逐项去解决问题,坚决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
目前,全国尚有52个未摘帽贫困县,甘肃占了8个,这些贫困县作为贫中之贫、难中之难,将如何与全国一道脱贫奔小康?
近日,甘肃省委书记林铎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时说:“当前国家制定的脱贫政策体系十分完备,扶贫资源、资金、力量等‘武器弹药’更加充足,再加上我们积累的行之有效的扶贫经验,在这几年奠定的比较好的工作基础上,我们完全有决心、有信心,也有把握全面完成各项任务,如期实现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产业脱贫有后劲,甘货甘味齐飘香
“把守”着甘肃东大门的天水市,在2012年的时候,2491个行政村中接近一半是贫困村,有112.18万贫困人口分居在大山深处。一路走来,天水市依托产业扶贫找准发展“脉门”,特色产业泉涌,群众脱贫致富的门路更加多元化,确保了脱贫效果的持续稳定。经过数年的努力,天水市贫困人口减少到2.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36.45%降至0.68%。
产自天水的大樱桃因其果实个大、色泽艳丽、营养丰富而备受青睐。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龙山镇马河村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温室大棚里,色泽光亮、个头饱满的大樱桃挂满了枝头。“这些樱桃树我‘照顾’了整整5年,再过几天就要丰收了。”马河村村民马香莲满是期待。
发展特色产业要因地制宜。马河村四面环山,有类似于盆地的小气候优势,这里日照时间长,恰巧适宜大樱桃生长。“我们种植的樱桃春季开始上市,因为品质上乘供不应求,每斤售价能到120元。”马河村现代农业示范园农业中心主任马勇说。
近年来,马河村开始发展以种植业、养殖业、餐饮业为主体的扶贫产业,充分调动全村劳动力,基本实现户户有出路、人人有事做。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成立后,引进了适宜当地种植的樱桃品种,并采取科学的精细化管理。“精细化农业人力需求大,现在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马勇说。
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落成后,马香莲深有感触:“以前我们种的玉米、小麦等作物,亩产最多800斤,根本挣不到钱。现在我在这里打工种樱桃,有工资还能照顾家里的孩子。我爱人在外打工,我们家每年都能存一些钱,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了。”
马河村大力发展现代高优农业,打造了总面积达2981亩的马河现代农业示范园,引进了2家果品公司,成立了4家农业专业合作社,总投资5400余万元,吸纳社员645户3225人,贫困户364户1638人。经过多年的努力,马河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2013年的289户1340人,下降到如今的12户52人,贫困发生率从41.7%降至1.6%。
马河村的特色产业发展是甘肃的缩影。总攻时刻,甘肃省持续落实产业扶贫政策,引进更多带动性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深入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实施合作社带头人“万人培训计划”,提升合作社带贫能力。
据了解,甘肃省坚持以“牛羊菜果薯药”六大特色产业、地方优势特色产品和“五小”产业为发展方向,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加快培育壮大特色扶贫产业。2019年,全省六大特色产业种养规模进一步扩大,出栏量和产量分别增长3.7%、5.4%、7.4%、18.5%、2.2%、11.1%,六大特色产业扶贫成效显著。依托产业支柱,困难群众收入稳步增加,生活水平得以稳步提升。
此外,甘肃省将以贫困村产业培育、贫困人口收入增长和人居环境干净整洁为挂牌督战目标任务,确保剩余17.5万贫困人口中6万人左右通过发展产业实现脱贫,确保未退出的394个贫困村达到行业验收退出标准如期退出,助推8个未脱贫县如期摘帽。
搬迁挪出穷窝窝,安居乐业有奔头
临夏回族自治州(以下简称临夏州)是国家重点支持的“三区三州”之一,全州8县市均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临夏县作为还未摘帽的贫困县,脱贫攻坚时间紧迫,任务艰巨。目前,当地正以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为抓手,努力摘掉“贫困帽”。
临夏县土桥镇南塬乡易地搬迁安置小区中,一幢幢整齐的楼房“沐浴”着暖阳,这些房子的主人们正在附近的温室大棚中忙碌着。
蒋成德是临夏县南塬乡源泉村人,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时,一家6口人全部指望着山区里的几亩薄地维持生计。
“以前住在山里时我就怕天气异常,家里的地种了花椒,一旦遇到霜冻等灾害天气,一年都没有收成,我们一家人穷怕了。”说起以前的日子,蒋成德直叹气。
随着临夏县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陆续实施,蒋成德一家人从山沟沟里搬了出来。
“能住上楼房我们一家人做梦都想不到,以前从家里到镇上要走15公里山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腿泥,干啥都不方便;现在家附近就有学校、卫生院,环境优美,生活便利。”蒋成德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儿。
让村民们离开世代生存的地方、搬下山来不容易,稳得住就更难了。刚搬到新居不久,蒋成德开始为一家人的生计发愁,以前好歹还有几亩薄地,搬下山后到底应该怎么办?
正当蒋成德为收入发愁时,临夏县2016年至2018年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发展日光温室建设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投资7259.9万元,集中流转土地1914.87亩,建设好的400座第三代土墙全钢架高效节能日光温室被分配给400户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贫困户。
2019年,蒋成德一家开始在自家的日光温室蔬菜大棚中耕作。“我们一家有6口人,一座大棚不够种,在村里的帮助下,我们又承包了其他农户的4座大棚,给他们每户2000元分红。”蒋成德说。
2020年春节,蒋成德家的蔬菜陆续上市,他发现只要合理种植、细心管护,种植1座大棚的收入能达到2.5万元左右,这可乐坏了蒋成德。他立刻向村委会申请再承包5座大棚,扩大种植规模,增加收入。
“现在我们一家6口要‘伺候’10座大棚,每天忙得筋疲力尽但是心里特别踏实。你看,这几座大棚里种植的西红柿长势很旺,其他大棚里的西葫芦隔一天就可以摘一次,产量有200公斤左右,收入能达到600元,我们还种植了辣椒、黄瓜,等这些蔬菜全部上市后,我们家的收入会更加可观。”抹了抹脸上的汗珠,在大棚里劳作的蒋成德合不拢嘴,“搬下山后,我们的收入有保障,今年我们一定要努力摘掉贫困的帽子!”
临夏县把易地搬迁脱贫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途径,“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涉及的2329户11321名贫困群众已全部搬迁入住。此外,临夏县突出扶持后续产业,把后续产业扶持放在更加突出重要的位置,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
统计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甘肃省共对49.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目前11.4万套安置住房建设任务已经完成,群众基本实现搬迁入住。2019年申请退出的31个贫困县共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8.97万人,目前已全部搬迁入住。
东西携手奔小康,真帮真扶情相依
福建省厦门市,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之一;甘肃省临夏州,我国少数民族特困地区之一。2010年开始,国家确定厦门市与临夏州结对,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山海相连情相依,两地遥相呼应,携手向深度贫困发起总攻。
“哒哒哒、哒哒哒……”位于临夏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以下简称积石山县)的甘肃拓奇实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片繁忙景象,裁料、车缝、热封胶条、品检……各道工序上的工人们正加紧忙碌赶制防护服。
2019年4月,甘肃拓奇实业有限公司服装加工扶贫车间作为积石山县东西部扶贫项目被引进,这家扶贫车间原本从事的是户外防水运动服、工作服、安全鞋、安全手套等产品的设计、生产、加工、销售,吸纳了周边的大批群众,解决了他们的就业难题。
“车间刚步入正轨,疫情来袭,当时我就想,这些投资怕是要打水漂了。”甘肃拓奇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吉林说。
非常之时,施非常之策。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脱贫攻坚,甘肃制定出台一系列政策,全力以赴抓好战“疫”战“贫”工作。
转产!1月下旬,在临夏州相关部门的支持下,甘肃拓奇公司将扶贫车间内的部分生产线进行转产改造,用于生产、加工普通防护服和医用防护服。2月7日开始转产改造,2月11日已经具备了生产条件,2月15日,拿到生产许可的扶贫车间立即开足马力开始生产防护服。
“疫情发生后,我还在担心会没有收入。”在扶贫车间里打工的积石山县大河家镇村民张文兰一边检查刚做好的防护服一边说,“我们现在每天工作9小时,月收入能达到4000多元,在家门口既有工作又能照顾家庭,我很满意。”
东西部协作扶贫车间生产防护服,不仅为防控一线提供了物资保障,也让数百名当地群众在疫情防控期间实现了增收。而在甘肃全省各地建起的扶贫车间里,原本陷于“顾家和赚钱”两难的留守妇女和孤寡老人在家门口变身产业工人,农村人口红利得到充分挖掘,脱贫攻坚在冲刺阶段又新添了一条增收致富的路子。
“为了将新冠肺炎疫情对贫困群众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厦门市和临夏州两地从2月21日起采取‘点对点’‘家门到厂门’的安全运输模式,共组织17批‘点对点’绿色返岗交通,输送临夏籍返岗务工人员2647人,其中建档立卡户1940人。截至目前,在厦门稳岗就业的临夏籍务工人员达537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154人。”厦门市赴临夏州帮扶工作队领队,临夏州委常委、副州长邱武伟说。
据了解,在厦门市援临工作队的积极推动下,今年以来,临夏州已累计新引进13家企业,注册资金达3.66亿元,产业合作取得开门红。厦门市援建临夏州的216家扶贫车间中,目前已有198家扶贫车间复工,复工率达91.7%,共吸纳当地贫困劳动力3867人返岗复工。
“我相信,在两地党委、政府以及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随着各项政策、产业的深入实施,这里的老百姓一定会如期脱贫,享受幸福美好的新生活。”邱武伟说。
今年以来,东部四市援助甘肃省财政资金已到位29.14亿元,超出协议4.81亿元,增长20%;东部四市帮助销售甘肃省贫困地区农产品3.7亿元,甘肃向东部结对区输转贫困劳动力11354名,是协议数的3.3倍,较去年全年完成数增长39%;东部协作市援建的1026个扶贫车间有968个开始生产,复工率94.3%,吸纳14495名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
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疫情给脱贫攻坚带来了影响,但并未动摇甘肃省向脱贫冲刺的决心,脱贫攻坚的脚步未曾停歇。
“民为邦本,未有本摇而枝叶不动者。”精准扶贫,就是把扶贫工作扶到点上、扶到根上、扶到群众心坎上。收官之年,决战的最后时刻已经来临。2600余万陇原儿女将一鼓作气,啃“硬骨头”、打硬仗,坚决夺取脱贫攻坚的最终胜利!
原文链接:http://nync.gansu.gov.cn/apps/site/site/issue/cyfp/fpxx/2020/06/02/1591087820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