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养殖在线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互动交流

产业扶贫“蓝田模式”扶贫扶志又扶智 青蟹养殖为贫困户带来工作和分红

时间:2020-07-16 18:30:57 作者: 来源:

2092628
  青蟹养殖基地环境优美,保障青蟹优良的品质。

  在横陂镇蓝田村,村中11口咸围养殖着大量的青蟹,这里是蓝田河通往镇海湾的出海口,是咸淡水的交汇处,是青蟹养殖的天然港湾。“今年‘五一’、端午节假期期间,我们卖出两批蟹,收入十分理想。”蓝田村党支部书记吴健友是青蟹养殖扶贫基地的负责人,他告诉记者,青蟹养殖各个环节受到疫情影响较大,但“硬核”的产品仍然交出了令养殖团队满意的成绩单。

  2017年,青蟹养殖扶贫基地建立,连续3年,该基地为70名扶贫对象足额发放分红,逐步形成的产业链帮助了当地村民解决就业、实现致富。

  扶贫对象获分红和就业机会

  2005年,吴健友承包了50亩咸围养殖青蟹,并实现了致富。2009年,他在恩平城区买了房。2016年起,吴健友开始学习室内养殖,把青蟹“请”进室内。“当时我们试着用1000个盒子去养殖,但技术不成熟,螃蟹甚至可以逃跑出来,摔到地上,死了不少。”吴健友和合伙人尝试寻找更好的养殖办法。

  2017年,横陂镇政府投入120万扶贫资金,建立青蟹养殖扶贫基地。吴健友致富不忘家乡人,作为项目负责人,与政府签订协议,向贫困户每年支付定额分红。从2017年至今,该基地向70户扶贫对象每年每户支付5520元分红,并吸引符合条件的扶贫对象到基地就业。

  经历考验发展前景向好

  2018年8月,遇上台风“艾云尼”,海水倒灌,加之蓝田河上游泄洪排水,青蟹养殖基地损失惨重。“在这场50年一遇的大水中,村子被淹,咸围也被淹,青蟹逃的逃,死的死。”吴健友回忆起当年的一幕幕,仍然痛心。后来,在吴健友和团队的经营下,基地逐步“返魂”,养殖慢慢恢复。

  第一代养殖技术不成熟,很快就被吴健友的团队“抛弃”,转而采用更加成熟的“蟹公寓”作为第二代技术。把青蟹放进盒子中养殖,由于盒子密封不透明,无法观察到青蟹生长情况,第二代技术虽然比较成熟,但产量不高。目前,吴健友团队已经投入第三代技术,透过玻璃,可以直接观察青蟹食料、生长情况,产量明显提升。今年,青蟹养殖受到疫情影响。进入禁渔期后,青蟹的销售又红火起来。“膏蟹120元/斤,肉蟹85元/斤,前期出了几十万的货,其中大部分是网络平台进货,主要售往广州、珠海等地。”随着行情好转,吴健友心里淡定了,也看到了基地发展的良好前景。

  希望建立更完善产销体系

  吴健友告诉记者:“基地并没有培育蟹苗,蟹苗都是收购回来的。”基地内青蟹的蟹苗都是镇海湾等地的野生幼蟹。蟹苗从以前的几毛钱一只涨价到现在的3元一只,吴健友是见证人。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青蟹的售价也水涨船高。为了保持肉质鲜嫩、爽甜,基地的青蟹用米蚬、黄沙蚬喂养。蓝田村及周边不少村民依靠捕抓蟹苗、米蚬致富。

  此外,青蟹基地还衍生出编织蟹笼、采集水草、购销等就业、创业机会。吴健友表示,以收购为例,收购价格120元/斤,网络售卖出去的价格可达160元/斤,“我现在最想做的事就是建立自己的销售团队、网络。”吴健友跟记者分享了自己网上发货的“菜鸟”经历:早前寄出10只螃蟹到重庆给客户,去到目的地死掉了两只。“运输时间是三四天,专业人士在打包、运输各方面都很专业,即使过了七八天,他们寄出去的螃蟹都不会死,我们有很多地方需要学习。”吴健友说:“我看到浙江有电商专门做这个,他们打包销售,不但卖螃蟹,还买鱼虾等海鲜,每年销售额好几个亿。”谈起电商,吴健友滔滔不绝。

  蓝田村的吴飘红是精准扶贫对象,因为父亲身体瘫痪,母亲丧失工作能力,两老都需要照顾,持有电工证的他从大城市辞职,回到基地工作。如今,他每个月收入3000多元,虽然工资比大城市低,但工资加上分红,也可以维持生活,最重要的是他能够更好地照顾自己的家人。而在个人发展方面,年轻肯干的吴飘红被当成村委后备干部培养。

  “明星”扶贫基地名声在外

  今年6月初,该基地的成功运作还吸引了大批媒体到场采访,其中广东电视台《新闻大视野》栏目更是用20分钟的节目去讲述青蟹养殖基地的故事。

  横陂镇相关负责人表示,蓝田青蟹养殖扶贫基地的模式扶贫扶志又扶智,创造出“造血式”的扶贫模式,推动养殖产业不断向好发展,带动贫困户参与到整个产业链,创造就业机会,是经得起考验的可持续的扶贫模式。

  蓝田村作为横陂镇的乡村振兴示范村,整合村内碉楼、青石巷道、青砖瓦房、古树公园等资源,成功打造“留住乡愁”的新农村。蓝田村地处滨海红树林旁,蓝田河直通镇海湾,旅游资源丰富多元,极具乡村游发展潜力。吴健友表示,希望进一步利用蓝田得天独厚的优势,推动青蟹基地的扶贫工作再上新阶,为村民脱贫奔小康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