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养殖在线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养殖建设

南宁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时间:2023-12-26 13:35:27 作者:佚名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今年是南宁市加快建设农业强市的起步之年。今年以来,南宁市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锚定加快建设农业强市目标,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任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首府高质量发展牢牢守住“三农”基本盘。

  今年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30.42亿元,同比增长4.1%;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64元,同比增长6.1%。截至8月中旬,全市收获早稻面积193.23万亩,收获进度100%;完成晚稻种植面积210.89万亩,完成种植意向的101.08%,“双抢”任务全面完成。

  不断做优做强现代特色农业

  今年上半年,南宁市水果产量达221.2万吨,同比增长10.8%;蔬菜(含食用菌)产量372.67万吨,同比增长4%;肉类产量36.82万吨,同比增长4.9%;水产品产量10.24万吨,同比增长5.2%……这份亮眼的成绩单,折射出南宁市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良好态势。

  近年来,南宁市突出提质增效做优农业,着力打造优质粮食、糖料蔗、蔬菜、茉莉花(茶)、水果、生猪、优质家禽、桑蚕和渔业九大产业全产业链,进一步打响“邕系”农产品品牌。同时,强化科技兴农,坚持前端抓好技术支撑、中端抓好生产组织、后端抓好市场营销,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目前,全市建成一批国家级农业园区,培育了一批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国家级农业品牌,建成了全国最具特色的优质晚熟柑橘产区,沃柑、火龙果、茉莉花产业规模居全国之首,香蕉产业规模居全国前列,粮食、蔬菜、淡水产品产量居全区第一。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以来,南宁市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形成了粮食、林产品、蔬菜、水果、畜禽、糖料蔗等优势特色产业,并积极打造乡村振兴“6+6”全产业链,实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加快形成一批全产业链产值超百亿元的特色产业,同时积极培育休闲农业、乡土特色产业、乡村服务业等新业态,延长农业产业链。

  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赛道,也是增加食物供给的新途径。当前,随着现代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南宁市紧盯这一发展机遇,启动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强化设施农业的要素保障,统筹各方面涉农资金扶持设施农业发展,助推现代特色农业提质增效,助力农业强市建设。

  牢牢守住保障粮食安全底线

  仓储设施智能化升级是保障储粮安全、实现高质量储粮的重要环节。

  近日,在南宁市储备粮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五象粮库,满载稻谷的送粮车络绎不绝,检验、过磅、卸粮……粮食收储一派繁忙景象。记者走进一间单仓储粮量约3000吨的粮仓,稻香扑鼻而来,金黄的稻谷尽收眼底。这么多稻谷堆在一起,如何保证储存质量?“每一间粮仓分布着多个传感器,通过智能化粮库管理平台即能动态监测仓内粮食的温度、湿度等指标。如果出现高温预警,可以远程开启通风阀门降温,确保储粮安全。”在控制室,五象粮库相关负责人指着智能化粮库管理平台上的智能粮情、智能通风、智能温控等功能介绍道。

  为进一步筑牢粮食储备的“安全堤坝”,南宁市还在科技储粮、绿色储粮等方面不断创新,以绿色仓储为抓手,结合仓储设施布局和结构优化,加强高标准粮仓建设,持续推进6.5万吨仓容的宾阳县粮油储备中心库、2.1万吨仓容的上林县绿色低温仓储设施的建设,加快推进青秀区、江南区中心粮库项目建设,着力提升全市粮食仓储设施水平。

  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粮库智能化管理仓容8.74万吨、应用充氮气调储粮技术仓容17.65万吨、低温准低温仓容3.76万吨,进一步筑牢粮食安全保障基础。

  下一步,南宁市将继续加快智慧粮库建设,升级完善储备粮监管信息化功能模块,实现政策性粮食储备库点的信息化监管全覆盖、全程动态实时监控;着力改造提升县级已有中心库现代化水平,提升仓储设施绿色水平,不断提升全市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今年以来,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南宁市通过深入实施脱贫地区特色产业提升行动,强化产业奖补、种粮补贴等到户产业帮扶措施落实,积极推进全市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区建设,以深入实施乡村振兴“6+6”全产业链建设行动为抓手,推动脱贫地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持续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

  同时,南宁市发挥科技特派团、产业顾问组帮扶作用,组织农业科研教育单位、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等,加强产业发展技术指导服务,相继指导全市脱贫地区打造上林大米、马山黑山羊、隆安火龙果等区域公共品牌,并开展消费帮扶助农增收,健全完善联农带农益农机制,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产业化模式,完善产业项目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脱贫村新型经营主体覆盖带动脱贫户比例达30%以上。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让农村脱贫劳动力有一份稳定的收入,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点工作。围绕建设乡村振兴全产业链发展,南宁市累计培育农业重点龙头企业240家,有联农带农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或产业示范基地(园)2877个,覆盖全市421个脱贫村,带动脱贫户2.63万户实施产业项目拓岗。

  打造全国知名的“企业派单、居民点单、社区送单”小梁送工服务品牌;统筹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安置脱贫人口25121人;大力支持就业帮扶车间发展,截至7月底,全市现有就业帮扶车间311家,吸纳脱贫劳动力就业5071人……除了延长产业链,南宁市还在脱贫群众身边就近设置岗位、主动送岗上门,帮助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

  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村头树木郁郁葱葱,温室大棚里蔬菜喜获丰收,农户在自家庭院直播售卖土特产,孩童在村里的文化广场玩耍……如今,南宁各乡村活力迸发,处处都能看到百姓安居乐业的美好景象。

  今年以来,南宁市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重点,通过狠抓乡村环境治理、统筹推进乡村规划、健全村民自治制度等措施,多渠道开展乡村建设工作,进一步提升乡村村容村貌、改善农村居住条件,不断增强农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黑臭水体治理上,通过现场勘察、查阅资料、听取汇报等方式对治理情况进行核实,确保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有成效;在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方面,大力推进农村户厕改造的同时,加快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示范项目建设,推广“三个两、无动力、低成本”农村厕所黑灰污水处理利用模式,力争今年内完成34个农村厕所革命示范项目建设,其中16个为2022年续建项目、18个是2023年新建项目。

  据统计,2021年以来,全市共有10136个村屯完成全域环境整治,改造微果园、微菜园、微田园和公共空间景观5.28万处,乡村环境从“清洁美”迈向“整洁美”。同时,村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2021年以来,共完成农村公共照明项目293个,覆盖全市12个县(市、区);建成农村(300户以上的)公厕13座;新建及改造提升镇、村级生活垃圾收运设施44座,正在建设镇级生活垃圾收运设施9座。


原文链接:http://nynct.gxzf.gov.cn/xwdt/snxxh/t17102292.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