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养殖在线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养殖项目

乌兰察布市调结构、夯基础、强科技、抓特色,守护粮食安全

时间:2023-02-26 23:23:35 作者: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

  

  

  2022年以来,乌兰察布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粮食生产的重要指示精神,强化党政同责,切实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促进粮食生产持续稳步发展。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22年乌兰察布市粮食播种面积达到700万亩,较上年增长10万亩,增幅1.4%;大豆播种面积46万亩,较上年增长13.2万亩,增幅40%;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落实9.35万亩以上,今年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任务粮食、扩种大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等任务。粮食产量达到23.9亿斤。

  一、抓落实,扛牢粮食安全责任

  一是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认真贯彻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毫不动摇抓好粮食生产,2022年,市政府印发了《马铃薯产业提质增效行动》、《燕麦产业提升行动》,明确了马铃薯和燕麦的发展目标和重点工作。层层压实粮食生产责任,及时将粮食、大豆等生产任务分解到旗县市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落实到户、到地块,确保任务落细落实落地。各旗县市区积极认领和承担任务,坚决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形成粮食生产有人管、有人抓的良好局面。

  二是深入落实粮食生产扶持政策。充分发挥惠农惠牧政策激励引领作用,及时明确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等各项补贴标准,释放国家抓粮重农政策信号。及早分解下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玉米大豆马铃薯生产者补贴、耕地轮作等政策性补贴11.2亿元,今年我市惠农政策性补贴均比往年提前发放,有效保护农民种粮收益,有力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同时我市新增轮作任务优先满足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区需求,全市9.35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中涉及耕地轮作8.6万亩,通过政策倾斜,提升农户大豆玉米复合种植积极性。

  三是防灾减灾降低粮食生产损失。今年以来,我市遭受了严重的干旱、冰雹、霜冻等自然灾害,农牧系统上下一心、将粮食产量损失降到了最低。为确保防灾减灾措施落实到田,我市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作物、不同灾情进行精准指导、分类施策。抽调系统农技人员1700余人,指导培训农牧民18000余次,现场解决问题2600多个,指导各地做好抗旱物资储备,积极组织调运荞麦、燕麦等救灾种子1万吨左右,科学指导受旱地区及时抢墒播种118万亩。协助保险公司实地调研,协调保险公司大灾大赔、应赔尽赔,目前全市种植业保险已赔付1.6亿元。并充分发挥国家生产救灾资金实效,进一步降低灾害损失。

  四是试点开展马铃薯价格指数保险。为促进我市马铃薯这一优势粮食作物健康发展,分散马铃薯市场价格波动风险,稳定马铃薯种植户收益,2015年起,我市开始试点实施马铃薯价格指数保险。2022年开展试点保险1.8万亩,承保范围覆盖11个行政村242名种植户。近年来,全市累计实施马铃薯价格指数保险13万亩,马铃薯价格指数保险的实施有效降低了马铃薯种植户的收入风险,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二、夯基础,守好粮食生产根基

  一是强化高标准农田建设。我市坚持数量、质量、生态相统一,按照“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率管理、高水平利用”的原则,2019年以来,全市共建成田、土、水、路、林、电、技、管全覆盖的高标准农田118万亩。立足节水增效、稳产增产,全市建设智慧农业示范片25处、3万余亩,实现了县县都有示范区。

  二是持续提升耕地地力。2022年,我市在2个旗县试点开展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用于增施有机肥,增施有机肥面积19.8万亩,有效保护和提升耕地地力;全市开展深松补助作业近60万亩,提高耕地蓄水保墒能力和改善土壤结构;结合耕地轮作项目在凉城县岱海流域试点开展物化补贴施用有机肥2.2万吨、15万亩,通过有机肥替代化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多点发力持续提升耕地地力,为粮食生产打下良好基础,实现“藏粮于地”。

  三是全面落实耕地轮作。2022年,全市开展耕地轮作122万亩,重点实施以马铃薯、向日葵、甜菜、玉米、蔬菜等为前茬,与杂粮豆类、麦类轮作的模式。涉及马铃薯的轮作模式占比将近72%,其中以杂粮杂豆作为倒茬作物的占73%,有效减轻了马铃薯重茬和土传病害的发生。在察汗淖尔流域结合耕地轮作项目,引导高耗水作物减少9万亩。通过科学合理轮作,促进耕地用养结合,逐步恢复地力和提高土壤肥力,实现耕地休养生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强科技,提高科学种粮水平

  一是大力推进两个行动。围绕马铃薯、燕麦、玉米、小麦、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等,推进优质高效增粮和绿色高质高效两个行动,创建16个万亩、68个千亩、26个百亩示范区,示范面积24万亩,辐射带动面积50多万亩,通过示范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配套,项目区节本增产10%以上。丰镇市巨宝庄镇绿色高质高效示范连片种植玉米3000亩,单产1800斤/亩以上,较过去每亩增产200多斤;凉城县麦胡图镇种植旱作全膜谷子,单产达1000斤/亩以上,较过去每亩增产300斤以上。围绕优质高效增粮、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等我市先后组织开展示范观摩会50余次,越来越多的农民跟着学、跟着干,典型生产模式推广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真正落地见效。

  二是建立高产优质新品种平台。围绕粮食安全,聚焦我市马铃薯、燕麦杂豆、玉米等特色粮食作物,建立百亩以上的“看禾选种”平台4个,展示新品种141个。平台筛选、展示和推广了一批表现好、抗性强、产量高的品种,真正将“看禾选种”平台打造成农民选用良种的看台、品种比拼的擂台、新品种推介的平台,加快新品种更新换代步伐,提高优良品种增产增效能力。

  三是因田施策创新技术模式。我市组织推广、土肥、植保、种业等方面业务骨干,分作物组成技术组,向对口旗县提供技术支持,推广应用了马铃薯智能浅埋滴灌精准水肥一体化、玉米旱作全膜双垄沟播、旱作小麦“种子菌肥包衣处理+深翻地增施有机肥+一喷多防栽培”、燕麦“深耕蓄墒+耙耱保墒+镇压提墒+覆膜保墒”等高质高效栽培技术,制作了“马铃薯新品种特性与选择”、“浅埋滴灌技术应用”、“马铃薯病虫害减药控害技术”等多个微视频宣传,研发了智能精准水肥一体化软硬件系统。通过技术创新,商都县三大顷乡、察右后旗贲红镇、察右前旗土贵乌拉镇、四子王旗大黑河乡等地涌现了一批500亩以上、亩产万斤以上的“薯王田”。

  四是开展农业绿色生产。2022年,全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90%,化肥使用量7.5万吨,同比减少1.3%;绿色防控面积434.7万亩,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372万亩次,在重点流域共发放标准喷头7300套,减少农药“跑、冒、滴、漏”,提高农药使用率,农药使用量587.7吨,同比减少0.8%;全市推广加厚地膜覆膜70.9万亩、两年完成全生物降解膜覆膜2.7万亩,完成耕地地力补贴与地膜离田任务240万亩,全市地膜回收率达到82%以上。

  四、重特色,优势产业持续向好

  一是推进马铃薯全产业链发展。从种薯、种植、加工、品牌和销售全产业链持续发力,2022年全市年产脱毒苗2.6亿株、微型薯3.8亿粒、原种12万吨以上,马铃薯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加大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全程机械化等技术的推广应用,在遭受霜冻等灾害的情况下,水地马铃薯平均单产5000斤以上,马铃薯单产较上年提高284斤/亩。马铃薯加工产品不断丰富、带动加工薯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乌兰察布马铃薯”区域公用品牌打造初见成效,连续六年入选“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榜”,今年还入选了2022年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我市马铃薯全产业链产值预计达到66亿元。

  二是大力发展旱作燕麦种植。充分发挥我市传统种植优势,2022年全市燕麦订单面积13万亩以上,全市燕麦种植面积达到120万亩,较上年增加14万亩,增幅13%。燕麦加工企业能力突破17.3万吨,生产产品6.5万吨,实现全产业产值达9亿元左右。

  

  

   打印 关闭

   信息来源:农牧厅种植业管理处


原文链接:http://nmt.nmg.gov.cn/zt/kzddyl/202302/t20230223_226125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