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市多措并举 粮食产量再攀新高
时间:2023-02-06 00:34:20 作者: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
2022年,通辽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自治区关于保障粮食安全的决策部署,将稳粮扩豆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全力以赴夯基础、保面积、提产能,实现了粮食生产的“十九连丰”。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22年通辽市粮食产量再创新高,达到186.8亿斤,比上年增加7.1亿斤,增幅3.9%,增量占全区59.1%,总产稳居全区各盟市之首。粮食面积1888.6万亩,较上年增加28.0万亩,增幅1.5%。其中,大豆播种面积42.6万亩,较上年增加15.7万亩,增幅58.7%,圆满完成了自治区交给通辽的任务。粮食作物平均单产988.9斤/亩,较上年增加23.2斤/亩,增幅2.4%,比全区平均增幅高1.8个百分点。 一年来,市县两级始终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行政推动、政策激励、技术保障等实打实地措施推进稳粮增收。落实党政同责,抓牢抓实粮食生产 一是党政统筹抓粮。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市委定期研究部署粮食生产工作,市政府印发《通辽市2022年节水增粮行动方案》《通辽市2022年大豆扩种工作的通知》,明确了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9项措施,逐级分解下达了粮食生产任务,并列入各级政府实绩考核指标。市农牧局印发节水增粮、大豆扩种等十一项行动方案,统筹高标准农田、粮食生产、大豆扩种、优质增粮、看禾选种等重点工作成立八个工作专班,对各旗县一包到底,紧盯不放,逐环节推进,保障了重点工作的进度和质量。二是政策扶持稳粮。及时下达耕地地力补贴、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资金27.74亿元,扩大大豆和玉米补贴标准差额,大豆生产者补贴标准提高到400元/亩,极大调动了农民种粮、种植大豆的积极性。市财政投入玉米螟防控资金270万元,玉米螟绿色防控100万亩以上。全市农作物政策性保险面积1542.03万亩,其中完全成本保险面积1324.36万亩、占参保面积85.9%。三是服务指导保粮。市县两级成立100余名专家和技术人员组成的讲师团,深入田间地头,宣传惠农政策,讲解实用技术,及时解决农户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认真贯彻落实《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春季农业生产工作导则》,春播期间解决因疫情影响农资运输、返乡农民种地问题30余次,保证了不误农时。针对今年播种期气温偏低、生长期低温寡照等情况,联合气象部门制作发布地温测报、植保专报、气象服务农业专报22期,指导农户抢墒播种、加强田间管理等,努力实现减灾增产。推进“藏粮于地”,夯实稳粮增收基础 坚持保护和建设并举,从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改变耕作方式、培肥地力等方面入手,建设良田沃土,筑牢增粮根基。一是建设高标准农田。2022年建设旱作高标准农田12万亩,全市已建成田、土、水、路、林、电、技、管全覆盖的高标准农田619万亩,为全市粮食稳产高产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是推进保护性耕作。推进粪污资源化利用,引导农户增施腐熟农家肥838万亩。2022年免耕播种113万亩,深松138万亩,耕地轮作67万亩,进一步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优化了耕层土壤结构。三是净化产地环境。持续推进控肥、控药、控水、控膜,减少面源污染,推进绿色发展。2022年,全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率90%以上,精准化除草面积1500万亩(次),应用高效标准喷头近20万个(套)。同时,全市推广无膜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面积700余万亩,提高了水分利用率。全市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秸秆综合利用率和农膜回收率分别达到 83%、90%、83%。实施“藏粮于技”,科技赋能高产稳产
科技是粮食增产增效的关键。通辽市坚持依靠科技创新提单产、优品质、增效益,良种、良技、良机、良田多方发力,新方式、新模式、新手段组合应用,为农业生产赋能助力。 一是新品种保障。坚持引进优选和自主研发相结合,保障农业用种优质安全。2022年推介发布优质、高产、耐密、抗逆、宜机收的玉米新品种10个;建设看禾选种平台10个,引进玉米、大豆、水稻,杂粮杂豆等新品种200余个。普查征集农作物种质资源266份,为推动种业自主创新、打好种业翻身仗奠定了基础。推进南繁北育,通辽市先后选育出“TK601”“宏博701”“宏精269”等多个优质玉米品种,通杂系列高粱品种,通谷系列谷子品种,通荞系列荞麦品种,促进了当地作物生产用种的更新换代。全市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100%。 二是新技术引领。深化与中国农科院等11家科研教学机构的合作,大力推广玉米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技术模式,集成推广11项关键技术。依托绿色高质高效、优质增粮项目,全市打造6个粮食作物示范旗县,建设58个百亩田、20个千亩方、4个万亩片,示范面积100万亩,辐射带动300万亩。玉米种植密度由4500株/亩逐步增加到5000株/亩以上,增产效果明显。科尔沁区钱家店镇万亩示范区平均单产达到1087.9公斤,开鲁县开鲁镇千亩示范区平均单产达1227.6公斤,分别刷新了东北春玉米区万亩、千亩大面积单产纪录,形成了玉米绿色高产的“通辽模式”。同时,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11万亩,亩均产量和收益基本达到预期,实现了稳粮增豆,一田双收。 三是新手段推广。为促进技术落实到位,组织开展了冬季师资培训,春季巡回指导,关键季现场观摩演示,线上线下同步推进,多点多地全面开展,千方百计扩大技术覆盖面,受益广大农牧户。今年以来,市农牧局与中国农科院等联合培训师资230人,节水增粮、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技术等主要技术培训做到了全覆盖。坚持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全市统一组织了精细整地和精量播种、理化除草、化控防倒、玉米螟绿色防控、水肥管理、籽粒直收观摩周活动,8个旗县15个乡镇20个示范基地开展观摩活动40场次,线上线下观摩人数4万人次以上。全市通过各种方式举办培训班1800期,制作发布农技视频768余期,发放各类技术资料44万份,线上线下培训农牧民102万人次。通过广泛的宣传和带动,全市精量播种面积1900万亩,其中导航播种近200万亩,高效栽培、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等绿色增产增效技术推广面积2983万亩次,有效提高了广大农户科技种田水平。
信息来源:农牧厅种植业管理处
原文链接:http://nmt.nmg.gov.cn/zt/kzddyl/202301/t20230110_221204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