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市以提质增量为抓手 全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时间:2023-02-06 01:34:32 作者: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
重农固本,国之大纲。呼伦贝尔市是内蒙古自治区的粮食主产区,常年粮食播种面积2800万亩以上,占自治区的1/4左右。作为国家重要商品粮输出基地,多年来,呼伦贝尔市始终坚守粮食安全底线,以超常举措不断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粮食生产实现连年丰收,粮食产量常年稳定在120亿斤以上。2022年,呼伦贝尔市持续加压奋进,着眼国家战略需求,围绕“稳粮、扩豆、增油”,以农业增量增质行动为抓手,全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一、落实党政同责,扛稳粮食主产区责任
2022年,呼伦贝尔市委、政府始终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头等大事,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能力持续提升,全面部署粮食生产中各项重点工作,通过各项措施落实,坚决扛稳主产区责任。一是责任落实到位。市委、政府多次专题研究部署推进粮食生产和大豆油菜扩种工作,与各旗市区党委、政府签订责任状。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压实粮食和大豆生产责任的通知》,各旗市区将地块信息、种植计划,从村级开始汇总,由党政领导双签字后逐级报送,进一步压实了各级责任。二是政策宣传落实到位。3月28日印发了《2022年呼伦贝尔市生产者补贴政策新增内容实施方案》,明确了扩大大豆玉米生产者补贴差额达200元以上,给予油菜生产者补贴和8.6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补贴。自治区下达我市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45043万元,均已按时发放完毕。三是结构调整到位。重点引导农民扩大大豆油菜种植,稳定粮食生产。为进一步提升粮食产能和扩大大豆油菜生产,市农牧局专门成立了工作专班,从春播前开始部署跟进,粮食生产、大豆油菜扩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全部落实到户到地块,均超额完成自治区任务。四是农资储备到位。今年,早谋划、早安排,积极做好农资储备供应,积极应对农资价格上涨,加强加密农资储备调度频次,协调疫情防控指挥部,确保农资运输畅通,确保不误农时。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及时满足了春耕需要。五是督察核查到位。为确保播种落实到地块,制定农牧业重点工作督导方案,派出4个督导组,共督查11个旗市区、32个苏木乡镇、79个嘎查村,随机抽查55个家庭农场、合作社,现场核查地块落实情况,确保春播按时高质量完成。各级政府分别开展自查、抽查、核查,形成四级联动促春播的大好局面。
二、开展农牧业增量增质行动,保障粮食安全
2022年呼伦贝尔市委、政府印发了《2022年农牧业增质增量发展八大行动方案》,把粮食稳产增收作为第一行动,明确了2022年粮食生产和扩种大豆油菜等任务,以优质高效增粮和绿色高质高效示范行动为抓手,推进粮食生产增量增质行动计划,稳定面积、提升产能,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
(一)绿色高质高效、优质高效增粮等项目助力农民增收。2022年,开展绿色高质高效行动和优质高效增粮行动工作,建设示范区9.89万亩,辐射面积80万亩,2022年玉米示范区最高单产763公斤/亩,大豆示范区最高单产236.9公斤/亩 ,小麦示范区最高单产达431公斤/亩,水稻示范区最高单产717.5公斤/亩,马铃薯示范区最高单产3606.5公斤/亩,油菜示范区最高单产261.5公斤/亩,甜菜示范区最高单产3950公斤/亩。近年来,呼伦贝尔市充分加强农技推广队伍建设,近1100名农业技术专家充分深入田间地头,不断加大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的试验、示范、推广力度,在轻简化栽培、“四控”措施、秸秆综合利用、病虫草害防治、全程机械化、防灾减灾等方面开展技术指导,以大豆、玉米、小麦、水稻、马铃薯、油菜为重点集成推广先进种植技术模式,助力农民增产增收。
(二)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持续推进农业生产绿色化。一是坚持化肥减量与增效同步,加快施肥方式转变,推进新型肥料替代传统肥料,开展高效肥、缓释肥料等新型肥料试验示范,重点推广生物肥、缓释肥新型肥料应用工作。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引导农户科学施肥,逐步提升农民科学施肥水平,2022年测土配方施肥推广面积达2676万亩,覆盖率达94%以上,实现化肥使用量负增长。二是加强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服务推广力度,减少施药人工和用药成本,鼓励新型经营主体购买、使用新型高效植保器械,切实提高农药在作物上的附着率。强化农药减量控害增效示范片建设,应用理化诱控技术、使用生物制剂等生物防控技术。通过举办培训会等方式,加强对农药销售业主、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民的技术培训,逐步消除“乱配药、混配药和一包药”现象,提升科学安全用药水平。2022年全市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1135万亩、绿色防控面积1128万亩,实现农药使用量负增长。
(三)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增强粮食生产核心竞争力。一是全面落实种业振兴工作。实施种质资源普查收集,已完成2014年、1981年、1956年三个时间节点普查表39份,征集、采集种质资源样本529份。在莫旗、鄂伦春旗开展大豆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大豆制种田亩产提高5%以上,在牙克石市开展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马铃薯种薯生产能力从2019年的1800万粒提高到目前的4100万粒,生产能力提高2.3倍。通过良繁基地的建设,制种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增强,加速优良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提高了农民素质,有效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二是强化耕地利用与保护并重。2022年实施了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40万亩、耕地轮作项目457万亩、保护性耕作725万亩,综合运用工程、农机、农艺、生物等多种措施,突出重点、用养结合、综合施策,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耕地保护技术模式,引导农民建立合理的耕作制度,持续改善耕地质量,平均耕地质量等级提高到3.09,有效防止耕地退化,确保了有限的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在开发和利用耕地的同时加强耕地用途管制,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对乱占耕地建房、“大棚房”问题、撂荒地等,结合卫星图片对疑似问题逐一排查整治,规范设施农业用地管理,建立了设施农业常效化监管机制,牢牢守住耕地红线,为粮食实现稳定生产提供有力的支撑。三是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2019-2021年103.4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已全部建设完工并进行了竣工验收,2022年93.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目前正在全力推进中。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土地平整肥沃、配套设施完备、抵御灾害能力强,提升现有耕地资源利用效率和土地产出效率,有效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三、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农机装备水平,助力增量增质发展
(一)农业科研能力持续提升。科研成果转化能力持续增强,承担国家自治区科研课题27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项5项,自治区奖项5项,科技成果转化资金900多万元。2022年呼伦贝尔市农牧科学研究所培育大豆品种蒙豆1137被农业部推荐为大豆主推品种,在呼伦贝尔市推广面积202万亩,平均亩产可达350斤以上,亩产400斤以上地块也较普遍,在大河湾农场三队163.5亩地平均亩产达513斤。
(二)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2022年全市农机装备总量达到607147台套,农机总动力达到572.7万千瓦,农机专业化服务组织达到882个,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4%以上,6个旗市先后被认定为全国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2022年全市春耕生产投入拖拉机14.1万台,配套机具26.1万台,秋季收获共投入拖拉机11.6万台、联合收割机4525台。农机装备总量的持续增长和农机专业化服务能力的持续增强,为推动农业增量增质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装备支撑。
仓廪殷实,是国家之福,也是百姓之盼。我市精准落实国家和自治区粮食安全战略,坚决扛起粮食安全责任,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粮食供给保障能力,圆满完成了年初自治区下达的各项指标,其中:完成粮食作物种植2458.7万亩,超任务指标0.04万亩;大豆种植1332.3万亩,超任务指标21.1万亩;带状复合种植完成8.9万亩,超任务指标0.3万亩,粮食总产130.3亿斤,实现粮食生产“十连丰”。为端稳自己手中的“饭碗”,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呼伦贝尔贡献。
信息来源:农牧厅种植业管理处
原文链接:http://nmt.nmg.gov.cn/zt/yzgxzl/202301/t20230130_222375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