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养殖在线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养殖投资

告别贫困“摘穷帽” 全面小康奔振兴

时间:2022-11-10 02:08:31 作者: 来源:四川省农业农村厅

  

  新村新寨风景如画。

  

  脱贫群众策马扬鞭奔振兴。

  

  西昌邛海湿地。

  

  新村新寨新面貌,凉山迈步乡村振兴。

  

  山清水秀的凉山。

  在凉山州金阳县天地坝镇东山社区,当80岁的老人阿苦洛古惹第一次拧开水龙头,双手捧起干净的自来水时,语气难掩内心的激动:“现在,自来水通进了家门,再也不用为吃水发愁了。”

  “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了。”两年前的2020年11月17日,省政府批准凉山州7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这是四川最后一批摘帽的贫困县,至此,全省88个贫困县全部清零。

  在昭觉县沐恩邸社区,从“悬崖村”搬迁而来的居民们正洒扫新居;在布拖县蓝莓产业基地,蓝莓树枝迎风摇曳。

  凉山,山河升腾着新鲜的气息,乡村弥漫着幸福的味道。

  经过艰苦奋斗,凉山11个贫困县如期全部摘帽,207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05.2万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凉山继通过民主改革实现了社会制度的千年跨越之后,又通过脱贫攻坚成功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千年跨越,发生了历史巨变。

  当历史的车轮走到2022年的今天,凉山人不忘初心、再鼓干劲,以一往无前的决心再踏新征程,建设和谐凉山、大美凉山,凉山以新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

  □禅心 何流 周静 李思行(图片由凉山州委宣传部提供)

  脱贫攻坚 书写中国减贫奇迹的凉山篇章

  “脱贫攻坚以前,至少有60%的村民住的是土墙房,雨天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是常事。现在,大家都住上了楼房。”

  说起过去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甘洛县田坝镇煖带密村党委书记黑乃尔布印象颇深,原来村里没有硬化路,基础设施落后,与现在的生活环境相差甚远。

  煖带密村的改变,来自精准扶贫。依托政策的帮扶,煖带密村锁定“村七有、户三有”“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任务,赶前赶早,精准施策,齐心协力,通村硬化路已建成,村卫生室、民俗活动坝子已投用,通信网络、广播电视实现全覆盖,生活用电、用水全面解决。2017年,全村顺利脱贫摘帽。2020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5800元以上。

  过去5年,凉山奋力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书写出中国减贫奇迹的凉山篇章。

  凉山州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尽锐出战、决战决胜,兑现了党对人民群众作出的庄严承诺。

  凉山州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落实精准要求,下足“绣花”功夫,35.32万人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告别“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贫瘠之地,脱贫人口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年人均纯收入较2015年增长3.86倍。

  凉山州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发展机遇,全力破瓶颈、补短板、强弱项,“学前学普”、禁毒防艾等成为全国脱贫攻坚范例,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乡村振兴 打造民族地区共同富裕新样板

  2021年12月,国家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考核验收组对凉山州德昌县创建国家级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进行全面考核验收。最终德昌县进入“优秀”等级,顺利通过考核验收,成为凉山首个国家级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试点县。

  这正是凉山州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

  凉山州始终全面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大力发扬脱贫攻坚精神,让脱贫成果更巩固、乡村发展更美好,让各族人民生活更殷实、更安康、更幸福。

  如今,一幅生机勃勃的生态美、产业兴、道路通的美丽幸福乡村画卷,正在凉山大地上徐徐展开。

  去年以来,凉山州抢抓过渡期战略机遇,紧紧扭住重点任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完善提升“指挥部+清单制”工作体系,切实将来之不易的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好、拓展好;着力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全面落实教育惠民政策措施;加快实施卫生健康乡村振兴“211”工程,进一步提高基本医疗服务保障水平;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织密扎牢民生保障安全网。接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持续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入推进禁毒防艾、移风易俗专项行动,全面推动农村加快发展、全面繁荣,农民安居乐业、幸福生活。

  脱贫摘帽后的凉山州,持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用好用活扶持政策,创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示范区。

  凉山在长期的发展实践中书写了多民族相互融合、团结奋进的壮丽史诗。赶上时代步伐,实现共同富裕,是凉山各族人民共同的期盼和追求。

  团结带领全州人民朝着共同富裕道路不断前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各族人民生活更殷实、更安康、更幸福,是新一代凉山人肩负的历史使命。

  “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凉山将努力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步步变为现实,打造民族地区共同富裕新样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力争年均增长8%以上、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0%。

  昭觉县三河村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

  从凉山州首府西昌市出发,沿着国道245线往东行驶,车出飞播林,举目四望,山峦起伏,风光壮美。然而,就是这些“走不尽的路和翻不尽的山”,曾将一个个凉山“三河村”隔绝开来。

  昭觉县三河村,平均海拔2500多米,过去是一个典型的彝族聚居贫困村,处处都是低矮破旧的土坯房,进村道路狭窄泥泞,“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如今,通过易地扶贫搬迁,三河村旧貌换新颜,土坯房变成了小楼房,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前,村民们喝上了“放心水”,通信网络实现了全覆盖,从根本上解决了“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问题。2020年,三河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52户816人全部脱贫。

  2017年3100元,2018年4615.5元,2019年9903元,2020年11245元——这是三河村全村贫困户在脱贫攻坚过程中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长的一组数据。2021年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三河村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

  越西县瓦岩村 乡村振兴走出新路子

  8月9日,走进越西县板桥镇瓦岩村,田间地头一片金黄,万寿菊已进入丰收季。3月播下的132亩万寿菊争相绽放,农户们背篓挎篮穿梭在花海间,有的采摘,有的装袋,忙个不停。

  2022年初,多家帮扶单位为瓦岩村捐赠现金6000元购买万寿菊种子,瓦岩村充分利用花椒产业基地空闲土地,在花椒基地林下套种132亩万寿菊。越西县朝旭生态中药材种植有限责任公司提供技术指导、收购鲜花,越西县甜果儿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瓦岩村致富带头企业)和村集体共同负责育苗、种植、锄草、施肥、采摘等日常管理。基地采取“村集体+公司+农户”的订单生产模式,实现脱贫群众就近就地就业。

  “100余亩万寿菊长势喜人。”瓦岩村驻村第一书记沙马石古说,瓦岩村的万寿菊可以采摘12茬,平均每亩产量4000斤左右,预计亩产值2200余元。这不仅能给村集体经济带来收入,还能为老百姓分得红利,为该村将来发展多元化产业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花田里,忙碌的农户们喜笑颜开,他们娴熟地采摘万寿菊,一筐筐鲜花整理装袋后,很快就会运送到收购点。瓦岩村党支部副书记阿来什哈表示,希望这个产业能成为村民的致富产业,让该村的发展越来越好。


原文链接:http://nynct.sc.gov.cn/nynct/c100632/2022/11/3/b34e47489b5a4041ad9daac6f8678dc9.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