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日种畜场加强遗传资源保种选育 促进种业振兴和产业发展
时间:2022-10-27 09:11:05 作者: 来源:四川省农业农村厅
四川省龙日种畜场自2003年建立“四川省牦牛原种场”“四川省藏系绵羊原种场”以来,坚持依法保护,强化科技驱动,完善体制机制,以原种场建设为抓手,努力做好高原主养家畜遗传资源保护这一公益事业。 以配套设施为基础,建设环境友好原种场。按照生活区、管理区、生产区、粪污处理区和病死畜管理区科学合理设置原种场布局。近年来,投入建设兽医室、兽药房、贮草库、暖棚、巷道圈等配套设施,占地面积1.5万余平方米,为开展遗传资源保种选育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以组织架构为保障,建设运行高效原种场。原种场按照遗传资源保种选育计划,每年开展两次生长性能测定和1次体型外貌综合评定,严格淘汰不符合品种及选育要求的个体,加强选择,使育种群内一致度提高,不断提高核心群整体质量。原种场组建性能测定、兽医、遗传育种与繁殖等专业技术队伍,确保各项保种选育制度、计划落地生效。 以疫病防控为重点,建设健康安全原种场。贯彻“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制定牲畜免疫驱虫计划,加强口蹄疫、出败、炭疽等强制性疫苗注射,犊牛副伤寒、牛结节性皮肤病疫苗免疫注射,确保免疫密度达到100%。每年采用伊维菌素片和阿苯达唑片口服进行驱虫,并采用氯氰酚碘柳胺钠注射液进行驱虫两次。同时,抓好疫病监测工作,开展布鲁氏菌病、结核病和衣原体病等疫病监测,做好免疫效果监测、流行病学调查、疫病普查等工作,及时淘汰病畜、净化畜群,保障种畜质量。加强日常疾病诊治,确保治疗及时、有效,防止病情扩散传播。 以选种选配为轴心,建设科学高效原种场。将牦牛保种群分为保种核心群、后备公牛群和后备母牛群。核心群为150—180头左右的能繁母牛(4岁及以上)。保种核心群出生犊牛12月龄左右,实行集中断奶,按照性别分别放进后备公牛群和后备母牛群集中饲养管理。自2017年成功掌握牦牛冻精生产技术后,每年6—9月组建50头以上综合评定为特等或一等的采精种公牛群,采集牦牛精液制成细管冻精。对保种核心群上一年未配种及配种未产犊的牦牛进行集中同期发情处理,人工配种牦牛冻精,严格配种方式,防止近亲交配,确保每个核心群公母外貌特征一致,保持6个家系以上。通过有计划地选种选配,不断建立健全牦牛系谱档案,精确推进保种进程。 以推广示范为抓手,建设示范引领原种场。坚持把原种场建设成为川西北牧区高原畜牧重要科研平台,相继开展30余次牦牛选育、杂交改良、人工授精、疫病防控、人工种草、草地生态等技术培训,培养培训农牧民和专业技术人员2000余人次,各级领导和专家学者参观考察原种场100余次,初步搭建起集科研、培训、教学、示范推广综合平台。依托原种场建设力量和经验,成功指导金川牦牛原种场建设和黑水县优质牦牛种业基地建设。累计推广优良种畜2万余混合头,为提高牧区畜牧生产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通过近二十年的保种选育工作,四川省龙日种畜场保护的麦洼牦牛、西藏羊及河曲马三个遗传资源外貌特征基本一致,整体生长性能优于场外牲畜,优良基因得以有效保护。截至目前,存栏优质种畜麦洼牦牛1059头,西藏羊260只,河曲马78匹。 通过努力,四川省龙日种畜场先后被授牌为国家肉牛核心育种场、省级遗传资源保种场及省级牦牛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加入全国牦牛育种协作组成员单位。下一步,四川省龙日种畜场将持续加强资源保种场自身建设,切实做好纯繁保种工作,不断增加优良基因的纯和度,保持其遗传稳定性,建立起完整的种质资源基因库,为后续研究和利用提供良好的种质资源。同时,建立健全遗传资源保护体系、种质评价体系和动态监测预警体系,努力开创保护与利用相结合、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相融合的新格局,为现代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和种业振兴提供强有力支撑。
原文链接:http://nynct.sc.gov.cn/nynct/xdny/2022/10/19/687cce630fad47bb9ef521bad689d802.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