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养殖在线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养殖投资

济宁汇聚社会力量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时间:2022-09-03 14:45:59 作者: 来源:山东省农业农村厅

  济宁市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出台各项支持政策,动员引导各类社会力量深度参与乡村振兴事业,营造出乡村振兴人人愿为的浓厚氛围,汇聚起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一、借好市场助推“外力”

  充分发挥市场在产业选择、要素配置等方面作用,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一是增强产业发展力。在全省率先开展“乡村振兴合伙人”试点,集中向社会发布乡村振兴合伙人项目需求,对符合申报条件的最高给予1000万经费资助。截至目前,共招募合伙人510名、落地项目460个、带动就业2万余人。二是提升金融撬动力。创新按揭农业模式,企业、合作社等作为投融资主体,负责筹措资金、建设项目并提供技术、销售等服务,农民可通过租用或分期购买等方式使用产业设施,实现金融资本在乡村振兴领域的精准投放、高效利用、良性循环。截至目前,全市在建“按揭农业”项目达到55个,完成投资37.3亿元。选派156名金融干部到乡镇挂职金融副镇长,累计促成乡村振兴项目贷款81.62亿元。三是扩大品牌影响力。深入实施“质量兴农、品牌强农”战略,创建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2个、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4个,培育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品牌5个、省级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6个、省级知名企业产品品牌46个,“济宁农发”“济宁礼飨”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

  二、激发群众参与“内力”

  将群众作为乡村振兴的主体,不断增强他们参与乡村振兴的思想和行动自觉,实现“旁观者”向“主力军”的转变。一是招引人才返乡回流。通过举办“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茶话会、座谈会等活动,共叙乡情、推介政策,形成人才回乡回流“强磁场”。泗水、曲阜等地探索实施“泗郎回乡”工程、“能人”返乡创业计划,“归雁”效应明显。截至目前,“泗郎回乡”工程共建成返乡创业项目2003个,返乡创业人数达到4006人。二是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深入实施“信用+”模式,创新成立社会信用中心,将人居环境整治、美丽庭院创建、基础设施维护、卫生死角清理等村级公共事务与信用体系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村庄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三是大力开展移风易俗。成立移风易俗专班,统筹推动农村社会风气向善向好发展。首创“婚礼式颁证”服务,为4500余对新人免费举办颁证仪式,有5500余对新人当场签订“倡导移风易俗承诺书”,弘扬了移风易俗新风正气,推动移风易俗向纵深发展。

  三、凝聚多方协作“合力”

  搭建参与平台,拓宽参与渠道,建全工作机制,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凝聚社会合力。一是积极收集民意诉求。搭建“民意5来听”大数据平台,实时开展大数据筛选比对,整合第一书记、民情书记和网格员等力量,每月5日、15日、25日进村走访摸排,收集民生诉求线索,实现群众“点单”、政府“派单”、部门“接单”,高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二是精准实施供需对接。开发“种地保”种植业数字化基建平台,整合农资农机厂家、种植户和金融机构供需信息,构建“互联网+”服务模式,为种植户提供耕、种、管、收等“一条龙”服务,降低农业生产和融资成本。三是广泛开展结对帮扶。引导社会力量发挥各自优势,广泛开展“牵手关爱行动”“暖心港湾”“情暖夕阳”“小水滴课堂”“幸福拾光”“爱上门”“情系桑榆”等活动,为困难群体提供精准帮扶,共惠及群众4.6万人,提供个性化服务12万人次。(济宁市乡村振兴局)

  


原文链接:http://nync.shandong.gov.cn/ztzl/rdzt/xczx/202209/t20220902_404808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