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养殖在线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养殖项目

【2022年重点工作—一产“两强一增”行动】“两强一增”,强农富农

时间:2022-07-30 13:46:55 作者: 来源:安徽省农业农村厅

  “除总量差距外,我省农业科技发展还存在结构性问题。”

  ——实施“四新”科技成果转化行动,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6%

  风吹麦浪,满眼金黄。5月16日,涡阳县,一场小麦新品种观摩会吸引了全县120多位种粮大户参加。

  “这片示范田一共种了3个品种,从长势看亩产有望在600公斤以上,尤其是优质强筋小麦‘谷神麦19’长势喜人,高产田块有望达到亩产800公斤。”涡阳小麦全产业链融合体办公室主任、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汪建来研究员说。

  依靠现代种业发展,选用高产、优质、多抗的新品种,发挥品种的增产、节本和增效作用,已成为我省小麦产业发展的主要思路之一。

  去年,我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5%,比2015年提高5.5个百分点。不过,与同属长三角地区的江苏省相比,2021年我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低了6个百分点,与上海市相比更是低了近16个百分点。省委一号文件提出,今年要推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和推广应用,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左右。

  “除总量差距外,我省农业科技发展还存在结构性问题。”安徽大学农村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崔宝玉认为,这突出表现在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少、“四新”科技成果转化难度大、种业大而不强、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滞后等,制约农业高质量发展。

  针对这些问题,省委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今年将大力实施农业“四新”科技成果转化行动,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新增科技特派员700名,总数达7000名,服务行政村覆盖率达100%。争创国家级农业创新基地平台,支持优势科研单位争取进入全国重点实验室和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布局。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也是科技含量最高的领域之一。我省将实施种业强省建设行动,启动省农业种质资源中心库建设,推进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审定品种300个,增长40%,支持省级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建设,推动合肥打造“种业之都”。

  以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为代表的新型信息技术,正成为农业发展新的赋能手段。省委一号文件提出,今年要实施数字赋农行动,建设数字农业工厂100个,新增数字农业应用场景100个、累计达1200个。“安徽要加快数字化技术在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生产、溯源,以及农业生产性服务、农产品市场分析等方面的深度应用。”崔宝玉呼吁。

  “载物滑车一次可运输货物约300公斤,节省了人力,大大提高了效率。”

  ——强弱项、补短板,经济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率达45%

  今年春茶季,金寨县麻埠镇响洪甸村,载物滑车在高山茶园投入使用,极大方便了茶农。

  “载物滑车一次可运输货物约300公斤,节省了人力,大大提高了效率。”响齐茶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范文奇介绍,以往运输肥料、鲜叶必须靠肩挑背扛,费力费时,现在载物滑车投入使用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又快又省劲,“午饭用机器运上山,送到采茶人手中还是热的”。

  记者了解到,这个机器操作简单,安装方便,轨道可起伏转弯长距离铺设,实现上下坡、直道或弯道运行。除运输物品外,载物滑车还可搭载喷雾机、茶园修剪机等茶园作业机具。目前金寨县已建3条高山茶园载物滑车轨道,在破解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瓶颈上取得新进展。

  省委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推进机械强农,强调“聚焦农机研发制造和推广应用,全面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一方面继续提高粮食作物的全程机械化水平,力争今年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3%;另一方面强调强弱项、补短板,满足特色农业发展和山区丘陵地区机械化水平提高需要,实施特色农机研制补短板行动等。

  今年“三夏”,全省计划投入联合收割机20万台左右,机收率稳定在98.5%以上。“将引导农户和机手选择适宜机具、收割时间、留茬高度和收割速度,减少粮食损失。”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说。

  采访中,基层农业干部和学者反映,当前我省农业机械的发展还未能很好适应省域农业产业结构和规划布局,适应于茶叶、蔬菜、园艺等特色农产品及丘陵、山区等特殊地区的农业机械研发、推广和应用不足,智能化绿色化机械研发制造水平较低,农机农艺农信融合程度不够,亟待改善。

  省委一号文件提出,实施特色农机研制补短板行动,加快丘陵山区和设施园艺小型机械、高端智能机械研发制造。实施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提升装备能力,深化农机农艺农信融合,2022年经济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率达45%。“十四五”期间,在推动小麦、玉米、水稻三大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发展同时,重点推动油菜、花生等作物薄弱环节机械化取得显著进展,力争设施农业、畜牧养殖、水产养殖和农产品初加工等产业的机械化率总体在50%以上。

  “已经连续5年向村民分红,去年分红额度为每人620元。”

  ——壮大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深化改革释放增收潜力

  农民增收一直是历年省委一号文件关注的重点。今年省委一号文件提出,要通过乡村振兴带动一批、城镇化转移一批、完善社会保障兜底一批,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左右。

  从一季度看,全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094元,同比增长7.4%,增速高于全国0.4个百分点,增幅居全国第5位、长三角第1位。“十三五”期间,我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10821元增加到2019年的15416元,从全国第18位上升到第12位。去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万元,居全国第11位,同比增长10.54%,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

  “近几年我省农民收入增速喜人,但绝对量仍落后于全国水平,必须进一步挖掘潜力,释放活力,加快增收步伐。”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说。

  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是农民收入的大头,必须千方百计挖掘潜能,进一步壮大。

  省委一号文件要求,今年我省实施经营性收入壮大行动,完善联农带农利益机制,家庭农场达19万个,农民合作社稳定在11万个。乡村休闲旅游年营业收入由810亿元提高到900亿元。实施工资性收入倍增行动,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启动农村居民本地就业“121”计划。

  采访中,不少村干部对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抱有很大期待。实施“三变”改革后,小岗村成立股份合作社,村民变股东,人人享受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果实。“已经连续5年向村民分红,去年分红额度为每人620元。”凤阳县委常委、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李锦柱说。

  去年,全省新增“三变”改革村689个,总数达到1.15万个,占比由2020年的68%提高到72%;全年惠及942.4万农民,其中农户直接获益15.2亿元、村集体二次分红1.9亿元,共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17.1亿元。

  未来几年,我省将持续实施财产性收入扩量行动,加快释放资源资产增收潜力,发展壮大村级供销合作社。今年将新增集体经济强村200个,总数达2100个。实施转移性收入提升行动,加大劳务输出力度,今年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30万人次以上。

  

  

  

  文件下载

文件下载


原文链接:http://nync.ah.gov.cn/public/7021/5626383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