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养殖在线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养殖建设

六方面发力推动农村景区化发展

时间:2022-06-15 23:14:33 作者: 来源:黑龙江农业信息网

  通过在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南田镇武阳村(以下简称武阳村)的实践经历,笔者认为,农村景区化可以归结为“五个转化”。

  村庄主体由单一向多元转化。村庄主体由原来的村集体变为包括村集体、旅游投资经营户、管理公司、服务外包公司等多方主体;村庄环境由脏乱无序向美丽公园转化。随着美丽乡村、五水共治等一系列工程的不断推进,村庄的环境在景区化过程中逐渐提升,美丽、整洁、干净成为村庄的代表形容词;村庄经济由封闭停滞向开放流动转化。随着来往的游客日益增多,交通条件的改善,农村经济转为开放流动;村庄资源由分散向富集转化。村庄的资源在统一明确的目标下被整合,从而吸引更多的资本、劳动力等资源,形成资源的富集;村庄发展由势能集聚向动能传导转化。各类有景区建设潜力的村庄原本积累的景观优势逐步被激发,乡村振兴从单个村庄的景区化辐射到周边的乡镇区域,振兴发展动能实现传导和分享。

  武阳村农村景区化的发展实践主要有六方面经验。

  统筹规划,政府先导。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任务,更是一项需要全盘考虑、多方统筹的系统工程。要使一个地区在短时间内得以迅速发展,政府的先导作用至关重要。而要让这一地区在发展起来后能够长期发展平稳,政府在前期的统筹规划作用则是关键。同时,要将村庄的发展与国家现代化治理进程相结合。这是将国家战略在基层贯彻落实的抓手,更是基层发展行稳致远的顶层设计保障。

  多元主体,迸发活力。政府是乡村振兴的“设计师”。政府在乡村振兴的前期根据乡村的资源禀赋、历史特点、人文情况等设计乡村的发展路径、方向等。后续到长期的具体经营、操作层面,则需要由多元主体发挥作用,这样才能使创新的活力在乡村迸发,使多股力量整合在一起,促进乡村发展。

  产业发展,互为融合。通过民宿产业发展逐步将其与旅游业、农业进行融合,构建多重产业共同发展的状态。武阳村中原有的“刘基文化”作为特有的文化资源吸引众多游客过来参观,再由民宿产业提供游客以休息、就餐的场所和资源。村里的农业产业在产出杨梅等经济作物的同时,更多地变为观光和农事体验基地,与村里的旅游业、民宿产业进行多重融合,并行发展。

  生态宜居,环境为基。武阳村紧紧抓住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创5A等机遇,累计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用于景点修缮、景观美化等环境提升工程。先后获评了国家3A级旅游景区、省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省首批3A级景区村庄、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称号。这给武阳村带来大量客流量和旅客资源。同时,武阳村注重软营商环境的构建,不断强化服务,把最多跑一次理念融入民宿建设中,建立民宿开办代办点,成立跑跑团助推民宿产业发展。

  挖掘文化,乡风文明。发展一个村庄,一定要从其原有的各类资源上下功夫。武阳村通过大力挖掘“刘基清廉文化”“伯温家宴文化”等各类“刘基文化”素材,为村里发展壮大人气。同时营造良好的乡村环境,培育文明的乡风乡貌,通过举办“孝子孝媳”评选、“祖训族规”传承、“太公祭”等活动,提升村内乡风文明。每位村民都遵守道德原则,带动了整个村子的乡风,成为了文明示范村,为村子的集体经济发展增添了动力。

  党建引领,治理有效。党建引领是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是“绿色发展”的“红色助力”。武阳村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基层堡垒作用,成立志愿队,维护村中卫生和环境整洁。划立红色网格,由党员担任网格成员,将上级政策传递到武阳村每一户,打通上级政策到基层的“最后一公里”。碰到需要协调的事件,由党员们先行带头进行参与,群众也就逐渐配合工作,形成党员引领、党群互助的良性治理发展模式。

 

  

  


原文链接:http://www.hljagri.org.cn/rdgz/xncjs/202206/t20220613_830474.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