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一号文件有哪些亮点
时间:2021-07-29 10:59:32 作者: 来源:河北省农业农村厅
春节刚过,农事渐忙。《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日前对外发布,中央一号文件对粮食安全提出哪些重点部署?如何打好种业翻身仗?乡村建设行动有哪些发力点?怎样保证进城落户农民的宅基地使用权?
在2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兼中央农办秘书局局长吴宏耀对中央一号文件的政策亮点进行了权威解读。
将“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放在首位
对于我国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因此,中央一号文件在“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部分,将“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放在首位。
“这些年,我国粮食年年丰收,全社会的库存目前非常充裕,中国的粮食安全是完全有保障的,我们有能力端牢自己的饭碗。”唐仁健指出,但也要看到,我国的粮食供求不宽,一直处于一种紧平衡状态。“十四五”以及更长时期,粮食需求还会有刚性增长,再加上外部形势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也明显增加。所以在粮食安全问题上,我们一刻也不能掉以轻心,还必须尽可能把安全系数打得高一些,尽可能多产一些粮、多储一些粮。要以国内稳产保供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真正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唐仁健强调,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和防止耕地“非粮化”,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同时还要确保15.5亿亩永久基本农田主要种植粮食及瓜菜等一年生的作物。另外,还要确保规划要建成的高标准农田,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把东北这个大粮仓保好、建好。
“我国的地就这么多,水也就这么多,下一步增加粮食产量根本的出路还是要向科技要单产、要效益,坚持农业科技要自立自强,下决心打好种业翻身仗,用现代的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来强化粮食安全的支撑。”唐仁健指出。
种业创新要“破卡点、补短板、强优势”
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保障粮食安全,种子是要害。
“中央一号文件对种业进行全面部署,涉及种质资源保护、育种科研攻关、种业市场管理等整个种业全链条各个环节。这是党中央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筑牢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人民美好生活种业根基的重大行动。”张桃林指出。
张桃林认为,打好种业翻身仗必须要坚持底线思维和问题导向,围绕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副产品的保数量、保多样、保质量的“三保”要求,遵循种业创新发展规律,破卡点、补短板、强优势。
“具体来说,就是种质资源要保起来、自主创新要活起来、种业企业要强起来、基地水平要提起来、市场环境要优起来。”张桃林指出,要抓紧开展农作物和畜禽、水产资源的调查收集,建好国家种质资源库。要加强种业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加快实施现代农业生物育种重大科技项目,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要遴选一批优势企业予以重点扶持,深化种业“放管服”改革,促进产学研结合、育繁推一体,建立健全商业化育种体系,全面提升自主创新、企业竞争、供种保障和依法治理四种能力。
乡村建设要“为农民而建”
在快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乡村形态正在快速演变,村庄格局也正在转型重塑。建设什么样的乡村、怎么建设乡村,都是我们面临的也必须回答的时代问题。
吴宏耀指出,乡村建设行动应该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硬件就是要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软件就是要加强农村的公共服务,同时要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乡村建设要坚持规划先行,村庄规划编制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展开,注重实用性,不能都推倒重来,搞大拆大建。”吴宏耀说,要保持乡村独特的风貌,要留住村庄的乡情味和烟火气,防止千村一面。同时,要严格规范村庄的撤并,不得违背农民意愿,强迫农民“上楼”。
加强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全面促进农村消费……中央一号文件一系列周密部署瞄准农村公路、农村供水、电力保障、智慧农业、教育、医疗、养老等多个领域,为农村现代化勾勒出明确的路径图。
吴宏耀强调,乡村建设不是一拥而上都去搞建设,要强化统筹、突出重点,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实行县乡村统筹,不同层级明确不同建设重点,满足农民不同层面的需要,实现功能衔接互补、资源统筹配置。
“乡村建设是为农民而建,一定要考虑他们的需要,照顾他们的感受,一定要从农村的实际出发。”唐仁健说,要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自下而上、量力而行,真正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
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要坚守“三条底线”
随着城镇化的加速推进,一部分农民进城落户后,其宅基地处于低效利用状态,没有突出住宅的作用,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
对于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宅基地管理,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
如何保证进城落户农民宅基地使用权?怎样盘活这部分宅基地?
吴宏耀介绍,近年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依法加强农村宅基地的管理,总体是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切实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去年,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在全国104个县市区和3个地级市启动了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
“试点的核心是要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实现形式。在试点中,着眼保护进城落户农民宅基地权益,要探索农户宅基地资格权的保障机制,同时通过探索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抵押、自愿有偿退出、有偿使用等,来增加农户的财产性收入。”吴宏耀指出。
吴宏耀介绍,宅基地制度改革涉及农民的切身利益,十分敏感和复杂,必须按照中央的要求,要保持足够的历史耐心,坚守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这三条底线。同时也要明确,严格禁止城里人下乡利用农村宅基地建设别墅大院和私人会馆等,也不能以各种名义强制农民退出宅基地、强迫农民“上楼”,要确保改革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向前推进。
原文链接:http://nync.hebei.gov.cn/article/zcfg/202107/2021070002046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