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养殖在线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养殖资讯

摸清土壤“家底” 夯实大国粮仓我省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外业调查采样工作纪实

时间:2025-01-08 09:04:38 作者:佚名 来源: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

  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新中国成立以来,先后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开展过两次全国土壤普查。2022年,我国启动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以下简称土壤“三普”)工作,计划用4年时间,重点对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农用地和部分未利用土壤开展一次“全面体检”。按照部署,当前已进入攻坚的关键阶段。

  “此次土壤普查成果将为土壤的科学分类、改良培肥、规划利用、保护管理和经济社会生态建设重大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守住耕地红线的需要。”省土壤普查办专家组组长、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二级研究员韩晓增介绍,土壤普查分为外业调查采样、内业测试化验、成果编制与汇总三个环节。其中,外业调查是第一步,也是很重要的一步,规范、精准、严谨的采样决定了普查成果的科学性、准确性。

  截至11月,全省124个县(市、区)已完成全部表层样点和典型剖面样点采样任务。

  周期短任务重

  外业采样面临诸多挑战

  在充分继承历史普查成果的基础上,“土壤三普”开始前,国家层面统一构建了集土壤类型、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现状等于一体的电子化工作底图,精准布设了样点。我省共承担246556个表层样点和3014个典型剖面样点采样任务,采样点数量居全国之首。

  韩晓增介绍,我省外业调查窗口期很短,全年最有效的工作时间只有4个月左右。在春耕前以及农作物追肥后的三四周至秋收时节取样,11月就进入严冬,表层土壤像冰一样坚硬,挖掘起来非常困难。此外,我省林地点位相对也较多,特别是大兴安岭地区,只能背着仪器徒步进山,增加了采样难度。

  省黑土保护利用研究院院长孙磊介绍,有些样点布在山区、林草地、自然湿地以及河套地等,环境复杂,交通非常不便。采样过程中还经常会遇到极端天气,导致采样计划延迟或中断。“我们采样队基本就是在和时间赛跑,克服一切困难保障工作进度与质量。”

  “我们负责的五大连池地区幅员辽阔,涉及到种植的乡镇、中省直单位达40余个,协调沟通尤为重要。作为试点县市,去年水大农时晚,‘十一’后才开始秋收,然后要迅速整地,翻地后又无法采样,到下雪上冻前的时间就28天。第一场大雪就站住了,彻底无法采样。春天4月底才开化,‘五一’期间又种地了。”黑龙江省生态地质调查研究院“采样人”表示,在林地采样过程中,听见野猪叫、看见狗熊脚印、手机没信号是常态。

  强质控抓细节

  专家联手实现高质高效

  质量控制是土壤普查的生命线。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尹文杰介绍,为确保样点代表性、过程规范性、信息准确性,我省建立了普查工作的质量管理体系和普查数据质量追溯机制,将质量控制贯彻到“土壤三普”全链条全过程。依托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农业技术中心,组织省级专家指导组成立6个分区包片专家组,推荐产生6个组长,衔接国家规范,结合省情实际,制定外业质控实施方案,在124个县(市、区)采样初期开展全面现场质控工作,按照不低于5‰的质控比例要求,提供外业调查采样现场指导和质控,累计约450人次专家深入一线参与现场质控工作,6个分区工作组共质控外业表层样点1339个,超额完成我省三普质控任务,为我省外业采样任务顺利完成提供技术保障。

  省土壤普查办外业技术组组长、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农业技术中心隋跃宇研究员介绍,我省剖面调查是为数不多全部由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承担采样任务的省份之一,参与人员的专业度保证了质量关。此外,省农业农村厅对剖面调查任务统一委托,严格遴选外业调查单位,这也为我省高质量完成三普剖面外业调查采样提供了重要支撑。

  省土壤普查办外业组组长、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科研计划与财务处处长刘俊杰介绍,我省两批次共遴选了62家外业调查采样机构,全面铺开期间外业组牵头组织了7次现场实操和相关培训,参与培训人数累计达4000余人,规范了外业调查与采样过程中的细节操作。

  作为专家组组长,韩晓增数次亲临质控现场,手把手指导外业采样队开展外业工作,他常说:“无论是采样队还是专家组,都应该提高政治站位,保持‘三普’情怀,切实把‘三普’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加快推进工作任务,保质保量提交相关工作成果,牢牢把握好黑土粮仓土壤底数,为更加科学有效地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当好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奠定坚实基础。”

  强信念重科技

  攻坚克难保障有点必达

  省生态地质调查研究院具有丰富的调查采样经验,首批获得“黑龙江省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外业调查采样机构”资格后,迅速做好“地质调查”到“土壤调查采样”无缝对接。

  “采样现场特别艰苦,我们就发扬地矿行业‘三光荣’‘四特别’精神,秉承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坚定信念,保质保量完成任务。”该院基础一支部书记刘志男有很多难忘的经历。一次经地图导航到达现场后,发现很多点位都在地块中间。农场的地一望无际,又都是一体化机械收割,没有小路便道,只能穿行庄稼地,最远走6公里才抵达点位。9月的秋老虎酷热,高大的玉米地密不透风,穿梭其中脸被玉米叶子刮得火辣辣地疼,没到点位已经满身是汗。至于靴子被陷进淤泥中、鞋子灌包、车子被扔半道儿上更是常事儿。

  “三普”工作不仅是对黑土地的一次全面体检,更是土壤普查技术的一次革新。隋跃宇说,区别于过去靠填写表格记录信息,现在更多的是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在“三普”过程中首次采用统一的国家级土壤普查工作平台系统,每个采样点位都有国家颁发唯一编码的“身份证”,并科学划定采样范围。经过国家和省考核认定的采样领队技术人员利用5G技术、传感器技术、无人机等手段在现场找到采样点,并获得相关现场数据,在App后台填表,并经层层审核后提交,再汇总到云端进行相关统计和计算,而不是依靠逐级上报,实现了采集工作“线上线下”双同步。在记录土壤信息方面,外业调查采样工作流程也更加规范。“三普”采用“电子围栏”方式监督现场工作,以经纬度为标准,在当地划定了每个土壤采样点位的电子围栏,所有现场观测数据、照片、视频等只能在电子围栏内现场采集和上传,确保土壤样本真实有效、科学准确。(记者 周静)


原文链接:http://nynct.hlj.gov.cn/nynct/c115379/202412/c00_31796947.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