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城港 | 向海而兴 图强不息
时间:2025-01-08 02:02:51 作者:佚名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我市地处中国大陆海岸线最西南端,作为连接中国与东盟海陆河的唯一门户城市,以及北部湾畔唯一的全海景生态海湾城市,坐拥着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优势。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向海图强、开放发展,充分利用丰富的沿海资源,全力推进向海经济发展,港口承载能力显著提升,一条畅通无阻的“蓝色经济通道”正在这里加速形成。
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我市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注重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努力实现陆海统筹,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此外,依托渔港优势,我市繁荣海洋渔业,以渔业为引擎,驱动乡村振兴,为海洋渔业的蓬勃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打造互联互通“防城港样板”
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沿海沿边的地理优势,以交通强国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为契机,全力推进出海、出边通道建设,致力于打造互联互通的“防城港样板”。通过加快构建“通道+枢纽+网络”一体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我市支撑开放合作的互联互通水平显著提升,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数据显示,我市外贸进出口额持续增长。2023年,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千亿元大关,同比增长27.9%。今年1至10月,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975.3亿元,同比增长19.0%。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我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推进。
货车正有序通过东兴口岸北仑河二桥。(资料图)
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出海口和我国唯一与东盟海陆河相连的边境城市,我市不断加快构建内畅外联的立体交通网络。防东铁路、上思至防城港高速公路、南宁吴圩至上思高速公路(一期工程)、国门大道等重要交通项目相继建成通车,为我市与东盟及世界各地的互联互通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
航拍国门大道。(资料图)
据统计,“十四五”以来,我市公路、铁路完成投资约225亿元,高速公路网和铁路网建设加速成型。截至目前,我市已建成通车多条高速公路和铁路干线,形成了铁水、公铁多式联运体系。此外,我市还在加快推进一批新的交通项目建设,包括南防铁路钦州至防城港增建二线项目,上思至峒中、东兴至凭祥高速公路项目等,这些项目的建成将进一步完善我市交通网络。
在港口建设方面,防城港港口已发展成为全国主要沿海港口之一。目前,我市已建成并投产的生产性泊位达148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57个,全港综合通过能力超过2亿吨。防城港港口与全球100多个国家、250多个港口通商通航,是我国重要的战略物资中转基地和南方能源、原材料的转运中心。
图为防城港港口一隅。(资料图)
近年来,防城港港口吞吐量逐年攀升,已连续12年突破亿吨大关。2023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1.94亿吨,同比增长26.24%,充分展示了防城港港口在对外开放和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在潮起潮涌的北部湾畔,这座港口城市正书写着向海图强的新篇章,为构建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格局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海堤生态化”重塑海岸之美
时值冬日,西湾红沙环生态海堤片区依然海水清澈、碧波荡漾,满眼皆是郁郁葱葱的景象。一群群白鹭在红树林间悠闲踱步,时而翩翩飞舞,构成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2012年以前,该片区却是“脏乱差”的海岸一隅,滨海湿地环境质量堪忧。但如今,这里已华丽转身,成为全球滨海论坛向世界推介的生态海堤样板。2023年全球滨海论坛上,防城港市西湾红沙环海堤生态化建设案例,作为中国自然资源部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联合发布的国际案例之一,向全球展示了中国在海岸带生态减灾协同增效方面的卓越成就。
这一转变的奥秘何在?自2012年起,我市启动了西湾红沙环生态海堤整治修复项目,以生态理念为核心,通过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措施,如建设堤前潜坝、铺设海堤铰链护坡砖、布设小型人工鱼礁、种植滨海植物、营造和修复红树林等,成功构建了“红树林—海堤—植被防护”的分层生态海堤模式。这一模式不仅增强了海堤的减灾防护能力,还显著提升了沿岸生物多样性,实现了生态与减灾的协同增效。
红沙环生态海堤建成后,红树林覆盖度由5%大幅提高至85%,消浪护岸作用显著增强。同时,新增生物量碳汇为每公顷18.23吨碳,总增加的碳量为每公顷18.07吨碳,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红沙环生态海堤。全媒体记者 韦英奇 摄如今,红沙环生态海堤已成为公众休闲、娱乐、科普教育和体育锻炼的重要场所,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人们在这里不仅可以欣赏美景、体验海洋文化,还能深刻感受到我市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效。
唱响向海图强海洋牧歌
在面积70多平方公里的白龙珍珠湾,一片片形似巨大“甜甜圈”的深海养殖网箱波光粼粼,由近海向深海绵延。这些“甜甜圈”是用于养殖金鲳鱼的深海养殖网箱。
防城港市白龙珍珠湾海洋牧场示范区航拍。(资料图)
海中有“绿水青山”,更有“金山银山”。近年来,我市致力于海洋牧场的建设,努力打造广西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的“防城港样板”。其中,防城港市白龙珍珠湾海洋牧场示范区犹如一座“蓝色粮仓”,正在迅速崛起,唱响了“向海图强,逐梦深蓝”的海洋牧歌。
2022年,农业农村部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进行了2017—2021年度的综合复查,广西首个国家级海洋牧场——防城港市白龙珍珠湾海洋牧场示范区荣获最高等次评价,并连续三年受到全国通报表扬。
多年来,该示范区在海洋牧场建设方面取得了卓越成果。累计投放了3580个人工鱼礁,总容积达21万立方米,同时还投放了6000个藻礁。此外,还连续进行增殖放流,共投放了鱼、虾、蟹、贝等生物15.6亿尾(只)。这些措施不仅保护了海洋生态环境,还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实现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赢局面。
近年来,随着我市海洋牧场的深耕细作,白龙珍珠湾海洋牧场示范区的“蓝色粮仓”效应愈发显著。养殖品种由单一性逐渐转向多样化,金鲳鱼、三倍体牡蛎、南美白对虾等名优品种不断涌现,养殖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特别是防城港金鲳鱼,已成功入选2024年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成为推动海洋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向海图强,逐梦深蓝。我市将以企沙渔港为中心,双墩渔港为龙头,渔业小镇为依托,海洋渔业为基础,培育、拓展与渔港相关的海洋经济产业。同时,将加快白龙珍珠湾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项目的转型升级,建设海洋牧场综合管理平台,提高海洋牧场综合效益。力争打造以“人工鱼礁+增殖放流+深远海养殖+海上平台+休闲海钓+海域监管”等为一体的综合立体化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为海洋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原文链接:http://nynct.gxzf.gov.cn/xwdt/gxlb/fcg/t19450681.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