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养殖在线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互动交流

国外粮食产后节约减损情况探析

时间:2024-12-05 12:09:29 作者:佚名 来源:陕西省农业农村厅

  

  安全仓储与科技司 周冠华 李圣军

  

  粮食安全是事关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减损就是增产,降耗就是增收,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粮食节约减损。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界定,发生在生产和供应环节的损耗称粮食损失,发生在零售和消费环节的称粮食浪费。相对而言,发达国家粮食浪费较严重,而发展中国家粮食损失较严重。据FAO估算,全球粮食(谷物和豆类)损失率约8.5%。粮食产后环节不包括生产和消费,剔除生产环节4%的粮食损失,加上批零环节2%的粮食浪费,全球粮食产后损耗率在6.5%左右。考虑到FAO各国采集点数据上报的区域差异,甚至出现区域性缺失,全球粮食产后损耗率前后可比性不强,但仍具有参考意义。针对超2亿吨粮食损耗和超8亿饥饿人口并存的难题,世界各国尤其粮食大国积极行动,积累很多节粮减损的有益做法和经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文立足粮食储存、运输、加工和终端消费等环节,初步梳理出国外节粮减损的具体举措,与大家交流探讨。

  

  

  一、储存环节节粮减损情况

  按照粮权性质,粮食储存大体分为商业性库存和政策性库存。国外粮食储存以商业性库存为主,政策性库存较少,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和阿根廷、南非等新兴经济体基本没有。即使有政策性库存的少数国家,也通过“委托授权、代为储存”方式,将节粮减损责任“授予”代储企业。

  (一)商业性库存

  国外商业性库存周转频率高,多以短期储存为主。如法国,中转库(位于港口的大型库)储存时间20天左右,最长不超过3个月;收纳库(靠近产区的收购库)和农场仓库储存时间6个月左右,一般不超过1年。节粮减损主体主要是企业或农场,政府参与不多,具体举措包括:

  1.采用先进储粮技术

  采用气调、密闭、低温储存等技术,杀灭储粮害虫、抑制储粮霉菌,保障储粮品质。一是密封仓库。如澳大利亚,从港口到基层收购站,均采用标准化金属仓库,架离地面,严格封闭,其中港口中转房式仓的仓门采用双门密封,在挡粮的厚重仓门外,专门用压紧式气密门密封。二是科学储粮。匈牙利明确要求必须由专业人员按规定程序和标准实施熏蒸杀虫,目前该国共约600名具有熏蒸作业资格的人员;从农场到港口,澳大利亚西澳州在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全程应用充氮储粮技术;以色列粮库广泛采用气调、控温等技术,粮仓底部设计为全开孔通风系统,储粮平均损耗率控制在0.5%以下;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基本普及低温储粮技术。三是规范管理。法国麦滋粮库抽取样品化验完成后,要求重新送回原仓位;德国和以色列粮食进出库都通过密封管道,避免污染、杜绝遗撒。

  2.开发推广专用储粮袋

  全球除以色列等个别国家农户收粮后直接运至粮库或加工企业,农户不储粮外,大多数国家农户储粮环节都是节粮减损的重点。针对不同规模农户,各国开发推广了经济适用的储粮袋。一种是巨型储粮袋。有的翻译成“谷仓袋”(silo-bag),能装200~400吨,可回收再利用,配有专门的装袋机、出粮机和封口机等设备。从区域看,南美地区农场主大量采用,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农场主部分采用。一种是小型密封袋。针对小规模农户,美国普渡大学在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大规模推广复合密封储粮袋(PICS),由两层高密度聚乙烯内袋和一层聚乙烯编织外袋组成,储存量0.1吨左右,具有防虫、防鼠、低氧储粮特点。

  (二)政策性库存

  目前欧盟、印度、印尼、巴西和埃及等国家或地区有最低收购价政策,必要时启动直接收粮,形成政策性库存;美国的价格损失保障项目本质是目标价格补贴,但采用价差补贴方式,不直接收储政策性粮。此外,韩国、日本、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也有一定数量政策性库存,储存方式基本是“委托企业代储为主、政府直接收储为辅”。

  一是代储主体承担粮食损耗责任。欧盟、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或地区大多通过公开招标方式确定代储主体,然后签订合同明确责任。如欧盟启动“最低收购干预支持价格”所收购的干预储备库存,数量不大,由私营粮食仓储企业代储,双方签订储存合同,每月支付储存费用,粮食如果出现损耗,明确规定由承储者赔偿;而波兰规定除照原价赔偿外,还加100%罚款。

  二是建设国有粮食仓储设施。印尼、巴西、印度等国最低收购价政策主要由国有企业负责实施,俄罗斯、日本、印尼、印度等国家部分政策性库存直接储存在国有粮食仓储企业,但总体占比不高,其中俄罗斯占比不超过10%。对于储存政策性粮食的国有企业,各国都高度重视仓储设施建设,并与储存任务和技术需求相适应。如日本,仓库屋面、墙体采用压型钢板复合保温系统,墙体厚达120毫米;仓房四周距内墙600毫米处设置木质格栅,便于粮堆通风;同时大门口设置挡鼠板,门框两侧设置粘鼠胶板。

  二、运输环节节粮减损情况

  世界粮食强国基本实现全链条“四散化”(散装、散卸、散存、散运),澳大利亚从1930年开始就立法推行粮食“四散化”,加拿大粮食散装化也有100多年历史。总体看,欧美发达国家粮食运输基本形成一个由散粮专用火车皮、卡车、船舶等运输工具组合,装卸设备、储存、接收、发放设施无缝衔接的专业散粮运输系统,这也与其储备任务不多、重产业流转的国情特点和市场环境有关。

  (一)散粮运输工具丰富多样

  散粮运输成本小、效率高、损耗低,世界粮食强国都在大力发展散粮运输,研发推广专业化的散粮运输工具。一是标准化的公路运输装具。欧盟、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国家或地区公路运输占比较高,粮食入仓、出仓、装卸、运输等都以散粮形态为主。澳大利亚标准化的散粮汽车装载70吨,分前后两节,前节40吨后节30吨;美国则标准装载25吨。日本研发推广两种稻米专用运输装具,一种是稻谷专用运输装具,实现装卸运输机械化作业,具有通风干燥功能,可直接进入自动化货架式烘干仓烘干,最大限度减少了稻谷损伤和粉尘污染,单体可容纳稻谷1.25吨,从田间收获到储存、加工点,全程实现集装化运送;一种是包装糙米的“吨袋”,上有吊带下有开口,便于叉车吊运和卸入卸粮坑,减少了传统包装的包装死角损失和人工拆包倒料损失。二是高速的散粮往返列车。铁路运输运量大、速度快、运距长,是国外粮食主要运输工具。美国国土面积广,粮食运输量大,专门开通了大运量、快速度的散粮快速往返列车(shuttle),由110节散粮车皮构成,每节可装载100吨左右。加拿大超过80%的运粮列车装载100节车厢,每节运力高达90吨。三是大运量的拖船队。在全球粮食强国中,美国粮食水运量大,水路运输工具标准化水平高,运输效率也较高。美西采用标准的3000吨哥伦比亚河专用散粮驳船,美湾采用标准的1500吨密西西比河专用散粮驳船,组成10~20艘船龙,一个拖船队一次性可运粮3万吨左右。

  (二)散粮运输配套设施较为完备

  散粮运输是一个完整的链条系统,需要专用的运输工具和完备的配套设施组合,才能发挥最大潜能功效。一是仓储设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粮食仓储设施的定位就是为物流服务,粮仓类型主要是适宜散粮物流的立筒仓、浅圆仓和钢板仓等。二是铁路专用线。美国散粮运输中转站(点)都配套环形铁路线或贯通式专用线和停车线,解决了尽头式专用线布置需要调车的问题,节省了非作业时间。三是配套设施设备。粮食全链条散粮运输需要全方位的标准化配套设施,如美国散粮火车,在中转站配有专用的液压移车和机械开车闸门,提高了卸料移车和开关闸门速度。

  (三)中转搬倒次数相对较少

  粮食运输过程的中转搬倒,是造成粮食损耗的重要原因。以玉米为例,据ADM公司测算,每经过一次搬倒,玉米破碎率最低要增加0.25%,多则增加1%左右。总体看,国外粮食运输中转搬倒次数明显较少,主要原因:一是流量流向相对稳定。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欧盟等国家或地区粮食运输组织化程度高,集团化特点明显,少数大型粮食企业掌控了全链条大部分节点的粮食流通设施,流量流向相对稳定。二是全程“不落地”式粮食流通。美国农场主和阿根廷大型合作社粮食收获、除杂、运输、烘干再到仓储,整个过程基本实现全程“不落地”,有效避免粮食抛洒和污染损失。德国则明确要求食用粮不允许露天落地。

  (四)横向皮带输送广泛应用

  粮食运输装卸损耗与输送方式密切相关,纵向输送方式损耗率明显高于横向输送,以斗提机为例,每次提升、降落都会增加粮食破碎率。为此,发达国家大多尽量采用横向输送方式。为解决破碎和斗提机底座余料清理问题,美国粮食中转接发过程中,均采用长距离皮带(气垫机或密闭托辊机)爬坡接发工艺。日本稻米烘干及加工工序中,稻米运送也采用横向输送,以避免垂直输送因重力、摩擦等因素造成稻米品质受损。

  三、加工环节节粮减损情况

  西方文化理念普遍认为,节粮减损必须考虑经济效益,甚至认为这是加工企业个体行为,其自身会权衡成本收益后做出最优选择。因此,国外对粮食加工损耗重视程度总体不够,但有的国家比较重视,并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主要集中在适度加工和全谷物食品两个方面。

  (一)适度加工

  粮食四大品种中,稻谷加工损耗相对较高,过度加工问题也较严重,国外尤其是日本在稻谷适度加工方面进行了很多探索。一是不使用抛光机设备。日本1980年就取消使用抛光机,大米“糙出白率”在92%左右,比我国大约高6个百分点。二是大量配置自助米机。日本在社区、超市、家庭等大量配置自助米机,方便居民按自身需求加工留胚米等。三是利用白度、水浸裂纹率、碎米率等指标,检测并控制大米加工精度,确定最终产品大米的白度为39%~40%。四是提高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率。据不完全统计,日本以稻米或下脚料为原料生产的产品超过300种;色选出的青绿色糙米加工制作酒和糕点。除日本外,菲律宾也鼓励消费者多吃糙米,并研制糙米专用脱壳机,与磨制白米相比,大体能减少约72.5%的损失。

  (二)全谷物食品

  全谷物食品营养物质丰富,但口感较差,受传统“精米白面”认识误区影响,居民不易接受,需要正确引导。目前在美国、日本、瑞士等国家,全谷物食品有益于健康的理念已普遍被认可。丹麦全谷物组织成功实施了儿童全谷物推广计划,新加坡开展了“Healthier Hawker Centres & HealthierChoice”(大意是“更健康的熟食中心更健康的选择”)计划,鼓励超市在糙米等全谷物产品印上“HealthierChoice”标识。菲律宾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提高健康和食品安全计划,一个标签可换1杯糙米。美国FDA规定,含有51%以上全谷物粉、并且低盐低糖的产品可以标注“全谷物健康声称”。

  四、消费环节节粮减损情况

  西方国家普遍崇尚市场经济,对进入消费环节前的粮食损耗,政府干预较少,主要依靠市场调节;同时,西方国家消费环节粮食浪费较大,远高于消费环节之前的粮食损耗量。如法国,非常关注消费环节减损问题,认为大约1/3的粮食损耗发生在消费环节。在文化理念上,西方国家认为消费环节造成的损失浪费更多,相当于消费前各环节的辛勤付出都付诸东流,因此普遍重视消费环节减损问题。

  (一)食物银行

  “食物(或食品)银行”在欧美和亚洲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地区广泛流行,坚持“免费收取、免费发放、志愿服务”原则,食品来源主要是企业或个人捐赠、个人义买和政府购买的即将过期食品,然后免费发放给穷人,以缓解食品浪费与穷人挨饿之间的矛盾。加拿大被称为“Second Harvest”的机构,与“食物银行”运行机制相类似,从企业端获得捐赠食物后,利用第三方物流直接运至消费端,省去中间环节,实现了企业端和需求端直接对接,捐赠企业减少了垃圾运输费,并获得税收减免,地方公共卫生局确保捐赠食物安全合规。同时,为保护捐赠企业权益,政府专门立法,明确规定一旦有人因食用捐赠食物生病,捐赠企业不承担责任。

  (二)回收利用

  韩国以垃圾袋为抓手,通过控制垃圾袋价格限制食物浪费行为,明确要求消费者或餐饮经营单位必须从政府部门购买并使用专用食物垃圾袋,同时引进基于浪费量的收费系统,将浪费的粮食称重,加贴电子标签量化浪费量,并据此征收垃圾处理费。对于回收后的垃圾食品,进行二次加工,转换为其它有用物质。如新西兰政府提供资金把吃不完的面包生产为啤酒,韩国将浪费的粮食回收后生产沼气等。

  (三)宣传引导

  德国2013年开始举办全国性“当垃圾太可惜”的倡议活动和食品周宣传活动,以强化居民珍惜食品的理念。丹麦建立了一个名为“1/3”的智库机构,以警示人们全球大约有1/3的粮食损失和浪费。同时,很多国家抓早抓小,非常重视对小朋友的节粮减损意识教育引导。土耳其制作节粮减损的儿童动画片。英国则教育后代不要忘记100年前英国人吃不饱、穿不暖的时代。日本从小学生开始就推行“食育”教育,强化节粮减损意识。

  五、国外粮食节约减损的经验与启示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学习借鉴国外经验,取其之长,补己之短,是推动我国节粮减损工作的重要手段。按照“师夷长技、为我所用”原则,对于植根于西方制度和文化的“西方特色”,比如过度依靠市场、考虑经济利益等,应辩证地选择利用;对于中性的“技术特色”,比如横向输送、环形铁路线等,可改造完善后推广应用。通过“西为中用”,多措并举推动我国节粮减损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一)突出重点,着力推进储存环节节粮减损

  立足政策性储粮多、农户储粮损耗率高的国情粮情,着力推进储存环节节粮减损。一是推进绿色储粮。发展低温、准低温储存,探索糙米储存;规范药物熏蒸,减少化学药剂使用;推广气调杀虫抑虫技术,强化有害生物综合防治。二是加快建设高标准粮仓,升级改造现有仓房,进一步提升仓房的气密、隔热、防水等性能。三是因地制宜开发并推广农户专用的科学储粮装具,帮助农民减损增收。

  (二)系统谋划,全链条成体系推进散粮运输

  我国推动粮食“四散化”运输已有20年左右时间,但至今未成为主流运输方式。借鉴国外经验,应立足全链条,系统化推进,不能各方面单打独斗、各环节自行其是、各企业单兵突进,必须强化顶层设计,从运输工具、配套设备、仓储设施等方面,全链条、多方位、成体系推动散粮运输发展,加快构建流量流向稳定、大型企业主导、设施专用高效、配套齐全完备的散粮运输通道。

  (三)标准引领,加快推进加工环节节粮减损

  突出标准引领,研发粮食适度加工的工艺、技术与装备。一是建立健全全谷物标准体系,开发营养保全型全谷物食品,推进“国家全谷物行动计划”,提高居民接受度。二是完善适度加工标准,制修订大米加工精度检测标准,尽量减少抛光次数。三是提高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率,进一步加工转化为食用产品、功能物质及工业制品等,提高副产物附加值。

  (四)多措并举,全方位减少消费环节的粮食浪费

  大力弘扬勤俭节约、浪费可耻的传统美德,在全社会营造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良好氛围。一是探索发展中国的“食物银行”,鼓励大型餐饮连锁企业、食品加工厂、中华老字号等集团企业捐赠食物,志愿者协会、慈善机构等部门组织协调,政府相关部门积极支持。二是注重抓早抓小,鼓励创作一批儿童喜欢看、喜欢听的涉粮类动画作品,从儿童开始宣传节粮爱粮。

  
文章全文见《中国粮食经济》2024年第6期,作者单位: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安全仓储与科技司,周冠华为司长;李圣军为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处长。


原文链接:http://nynct.shaanxi.gov.cn/www/xsjl0525/20241129/985469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